第6章

林烨心中一动。6502,这款经典的8位微处理器,曾是早期苹果电脑和任天堂游戏机的核心,结构相对简单,正适合练手。但他想要的,不是简单的魔改和山寨。

“周经理,”林烨沉吟片刻,目光锐利地看着对方,“魔改旧芯片,品控不稳定,量也难保证。如果我们能……自己设计一款兼容的芯片呢?用更先进的工艺,集成度更高,成本说不定还能再压下来,而且掌握了核心技术。”

“自己设计?”周文华像是听到了天方夜谭,夸张地笑了起来,“老弟,你知道设计一颗芯片要多少钱?要什么设备?要什么人才?那是美国、日本大公司才玩得起的!我们能有订单赚快钱就不错了!”

道不同,不相为谋。林烨清晰地看到了周文华只想赚快钱的本质,与自己谋求技术积累的初衷背道而驰。但他没有争辩,只是笑了笑:“周经理说得对,是我想多了。这笔订单,我们接下来,就按您的方案做。”

稳住周文华,拿到预付款后,林烨却立刻调整了方向。他并没有将全部精力投入那批“学习机”,而是只分出一小部分产能维持订单,大部分利润和精力,则投入了他那个简陋的实验室。

他瞄准的不是6502,而是另一块在二手市场上随处可见、价格低廉但应用更广泛的8位微控制器芯片。他要用这台二手的编程器和自己超越时代的知识,尝试逆向工程,理解其架构,然后……设计出功能更强、更省电的替代品。

这个过程远比组装电脑枯燥和艰难。没有EDA软件,大部分靠手算和经验;没有先进的测试设备,只能靠示波器一点点捕捉信号波形。失败是家常便饭,烧掉的芯片堆了一小筐。

母亲李秀兰看着儿子整天对着一堆“破铜烂铁”发呆,时而眉头紧锁,时而狂喜地在纸上写写画画,担忧不已:“小烨,电脑装得好好的,又折腾这些干啥?多累啊。”

林烨只是抬头,眼神里有母亲看不懂的光:“妈,这是在攒将来的饭碗。比装电脑,重要一百倍。”

转机在一个凌晨到来。林烨尝试了一种新的寄存器设计,当他将编写好的微代码烧录进一片空白的EPROM,小心翼翼地插入自己搭建的测试板,接通电源的瞬间——测试板上的LED灯,按照他预设的复杂序列,精准地亮起、熄灭、闪烁!

成功了!一个极其简易、功能距离商业应用还差十万八千里,但完全由他自主设计架构、编写代码的“芯片”核心模块,运行起来了!

尽管它简陋得可怜,但这一刻,林烨仿佛看到了未来那条巨龙腾飞的骨架。他激动得双手微微颤抖,冲出实验室,对着微亮的天空狠狠挥了下拳头。

几乎在同一时间,危机也在悄然逼近。周文华察觉到了林烨的“不务正业”和订单交付的延迟,几次催促未果后,失去了耐心。他通过渠道了解到,林烨似乎在暗中搞一些“技术研究”。

“哼,给脸不要脸的小子,赚点钱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周文华对着电话另一端的人冷笑,“给我查查他那批核心配件的来源,给他断供!让他知道,离了我,他什么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