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公司的路上,李哲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现代建筑与传统保护真的无法共存吗?他想起大学时代与张伟的激烈辩论——张伟始终坚持建筑应当尊重环境与文化,而李哲则认为功能性和效率才是首要的。
那次辩论最终导致他们分道扬镳。
回到办公室,李哲意外地发现陈伯正等在接待区。老人仍然穿着那身中山装,手里拿着一个旧文件夹。
“陈伯?您怎么来了?”
“给你看点东西。”陈伯直接走向李哲的办公室,毫不客气地坐在客椅上,“我知道你们这些人只看数字和图纸,但也许这个能让你明白一些事情。”
他从文件夹中取出一叠发黄的图纸,铺在李哲的设计桌上。那是一套手绘的建筑设计图,精细程度令人惊叹。每一线条都充满手工艺人的用心,每一个细节都注明了材料和工艺。
“这是老城市音乐厅的设计图,”陈伯说,“设计于1930年代,1950年代扩建,1960年被拆除。我父亲参与了扩建工程,保存了这些图纸。”
李哲仔细观看图纸,被设计的精妙所震撼。音乐厅不仅外观典雅,内部声学设计更是超前于时代。他难以理解为何这样的建筑会被拆除,换成普通的百货大楼。
“为什么给我看这些?”李哲问。
“因为你们正在重复同样的错误。”陈伯指着窗外的城市天际线,“你们建起一堆冰冷的玻璃盒子,然后称之为进步。但城市不只是建筑的集合,它是记忆、文化和生活的载体。”
李哲沉默良久。他想起与张伟的决裂,正是因为类似的观点。
那是十二年前,他们接到一个大型文化中心项目。张伟主张保留场地上的老图书馆,将其融入新设计;李哲则认为全部新建更经济高效。争论持续数周,最终张伟愤然离开合伙关系,带走了一小部分团队,成立了新公司。
他们从此再没说过话。
更深的回忆涌上心头——与林薇的婚姻危机。她多次抱怨他只看重工作,忽视家庭,变得冷漠而机械。他则认为她在无理取闹,不理解他的压力和抱负。
直到林薇提出离婚,带着儿子搬出去,他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那时为时已晚,他已经变成了一个自己都不认识的人。
“您希望我做什么,陈伯?”李哲终于问。
“至少看看那些老建筑,真的了解它们,再决定是否拆除。”陈伯站起身,“你不是第一个面临这种选择的建筑师,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但你可以做出不同的决定。”
老人离开后,李哲独自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俯瞰这座城市。他看到了自己设计的那些大楼——冷峻,完美,毫无意外。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在追求效率和控制的过程中,失去了最初对建筑的热爱。
那天下午,李哲没有按计划回公司开会,而是再次来到老城区。他走进那些尚未被拆除的巷子,仔细观察每栋老建筑的结构和细节。他发现这些建筑虽然老旧,却有着现代建筑缺乏的人文温度和智慧——自然通风设计,适应当地气候的材料选择,社区空间的合理规划。
在一栋即将被拆除的老宅前,他遇到了一位九十多岁的老妇人,她正坐在门廊上看着工人们打包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