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脏跳得很快。眼睛扫过每一个过来抽血的男人。是谁?那个隐藏了十七年的恶魔,就在这些人里面。他会不会抗拒?会不会露出马脚?
队伍缓慢移动。一个干瘦的老头,一个瘸腿的中年,几个流里流气的小年轻……看起来都很平常。
有人开玩笑:“查这血,能查出个金山不?”众人哄笑。
一切顺利得异乎寻常。
采样持续了两天。全村符合年龄条件的李姓男性,除了两个长期在外打工联系不上的,几乎都采了。
样本连夜送回市局检验。
等待结果的那几天,我度日如年。跑档案室的次数更勤了,对着一白板的线索图发呆,用手指一遍遍摩挲那个证物袋。
电话响起时,我像被枪打中一样弹起来。
是市局技术队的老王,声音透着压抑不住的激动:“比对结果出来了!Y-STR序列完全匹配的是……李建设。但是……”
“但是什么?”
“和指甲里提取的常染色体STR样本比对,吻合度只有97%。不是他本人,但绝对是他的血亲!直系血亲!”
李建设。卷宗里有这个名字。案发时,他就住在王桂芝家斜对面。当年也被询问过,他说那晚喝了酒,早早睡了,什么也没听见。调查显示,他确实爱打点小麻将,但和王桂芝家没什么矛盾。之后十几年,一直在村里务农,老实巴交,甚至有点窝囊。
不是他。是他的儿子?弟弟?
我立刻调出李建设的家庭关系。他本人只有一个亲哥哥,早死了。老婆是外村的。两个女儿早已出嫁。只有一个儿子,叫李志军,案发那年……刚满十四岁不久。
李志军。现在应该三十出头了。他在哪?
户籍信息显示,李志军大学考去了省城,毕业后就在那边安了家,娶妻生子,孩子刚上小学。工作体面,是一家大公司的项目经理。逢年过节才回村里。
一个在省城有着光明前途的体面人。和十七年前那个血腥的夜晚,很难联系起来。
“Y染色体对上了,常染色体又不完全匹配,这说明很可能不是直系父子,但肯定是极近的父系亲属。”老王在电话里分析,“李建设兄弟死了,那他这一支,最直接的男性后代就是……”
就是这个李志军。
6
“查他案发时的行踪!”所长下了命令。
当年的询问笔录里,关于李志军的部分很简单。半大孩子,上初中,学校住宿,周末才回家。案发那天是周三,他在学校。有老师同学作证。
看上去,天衣无缝。
当我们重新梳理时间线时,发现了一个微小的、被忽略的缝隙。案发那天凌晨,五点左右,有天不亮就去镇上赶集卖菜的村民,隐约看见一个“半大小子模样”的人,沿着村后的田埂往学校方向走。当时没在意,询问时顺口一提,也没人深究。
李志军的学校在镇上,平时住校,但每周中间,周三晚上,学校有时会放短假,允许学生回家拿东西。案发那天,恰好就是周三。
一个大胆的推测在我脑子里形成:如果李志军那天晚上偷偷回了家呢?如果他凌晨又提前赶回学校,制造不在场证明?
所长拍板:“接触一下李志军。找个由头,取到他的DNA样本,进行直接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