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林屿的保研录取通知书寄到了学校。红色的信封烫着金色的校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像他过去二十年的梦想。他拿着信封,一路跑到槐树林,苏晚正在那里背单词,阳光落在她的发梢,像镀了层金边。
“苏晚!”林屿喊她,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
苏晚回头,看见他手里的录取通知书,眼睛一下子亮了:“你考上了!太好了林屿!”
林屿把信封递给她,想让她看看,可苏晚却突然低下头,声音有点闷:“那你是不是……很快就要去北京了?”
林屿的心猛地一沉。他这才想起,苏晚还有三个月就要考研了,她一直想留在江城,如果他去了北京,他们之间,就隔着一千多公里的距离。
“我……”林屿张了张嘴,看着苏晚失落的样子,突然做了个决定。他从苏晚手里拿过录取通知书,指尖捏着信封的边缘,深吸一口气,然后“哗啦”一声,把信封撕成了两半。
苏晚吓得赶紧抓住他的手:“林屿!你疯了吗?这是你的录取通知书啊!你不是一直想去北大吗?”
“想去,但没你重要。”林屿把撕成两半的通知书扔进旁边的垃圾桶,伸手擦了擦苏晚眼角的泪,“我不打算去北京了,我留在江城陪你考研。等你考上了,我们就在江城找工作,买个小房子,好不好?”
苏晚的眼泪掉得更凶了,她扑进林屿怀里,声音哽咽:“林屿,你为什么要对我这么好?不值得的……”
“值得。”林屿抱着她,下巴抵在她的发顶,闻到她头发上淡淡的洗发水香味,“只要是为你,就值得。”
那天晚上,林屿给远在外地的父母打了电话,说他放弃了保研名额,想留在江城工作。电话那头的父母沉默了很久,最后只说“你长大了,自己做决定就好,我们支持你”。挂了电话,林屿看着窗外的月亮,心里既忐忑又期待——他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但他知道,只要能和苏晚在一起,再难的路,他都愿意走。
林屿很快找了份电子厂技术员的工作,工资不高,但每天能准时下班。他租了个离学校不远的出租屋,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去学校食堂买苏晚爱吃的豆浆油条,然后送到她的宿舍楼下;晚上苏晚学到十二点,他就坐在教室外面的走廊里等她,手里拿着热好的牛奶和面包;苏晚考研那天,他提前去考场踩点,帮她占好停车位,在考场外等了整整一天,手里拿着伞,生怕她出来时下雨。
苏晚考研成绩出来那天,考得很好,比录取线高了三十分。她拿着成绩单,跑去找林屿,扑进他怀里,笑得像个孩子:“林屿!我考上了!我们可以留在江城了!”
林屿抱着她,比自己考上还要开心。他带她去吃了江城最好的西餐,还送了她一条项链——银色的链子,吊坠是一颗小小的星星,“我看你总说晚上复习怕黑,以后看到星星,就像我在陪你一样。”
苏晚摸着脖子上的项链,眼泪又掉了下来。她知道,林屿为她放弃了多少,也知道,这份感情,重得让她有些喘不过气。
第三章 第一年:未说出口的“我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