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一章 槐树下的初遇,是风动也是心动

2012年江城的夏天,热得像一口密不透风的蒸笼。林屿攥着刚打印好的保研申请表,额角的汗顺着下颌线滴在纸面上,晕开“北京大学电子工程系”几个字的边缘。他刚从系办出来,怀里还揣着教授拍着他肩膀说的“好好把握,这是你一辈子的机会”,脚步却不由自主地拐向了图书馆后的老槐树林。

那里有片小小的向日葵花田,是学校后勤组去年种的,此刻正开得热烈。林屿想找个阴凉处歇会儿,刚走到槐树下,就听见“哗啦”一声——一摞考研真题从石桌上滑下来,散了一地。

“我的书!”女生的声音带着慌促,林屿抬头,看见个扎着高马尾的姑娘蹲在地上捡书,白色T恤的后背沾了块泥印,额前的碎发被汗粘在皮肤上,手里还紧紧攥着一支快断墨的中性笔。

林屿走过去,弯腰帮她捡最底下那本《考研英语历年真题》。指尖碰到书页时,姑娘抬头看他,眼睛亮得像浸了夏雨的星星:“谢谢你啊!我刚才在看错题,没拿稳……”

“没事。”林屿把书递给她,注意到她真题册上密密麻麻的批注,红笔蓝笔交错,连一个细小的语法错误都标了出来,“你也考本校的研究生?”

“嗯!”女生点头,把书摞好抱在怀里,“我叫苏晚,中文系的。你呢?”

“林屿,电子系。”他顿了顿,指了指她怀里的书,“你复习得很认真。”

苏晚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露出两个浅浅的梨涡:“没办法,基础差,只能笨鸟先飞。对了,你也是来复习的吗?”

林屿低头看了眼手里的保研申请表,把它悄悄折了折,塞进裤兜:“算是吧,过来透透气。”

那天下午,他们就坐在槐树下的石凳上聊天。苏晚说她老家在县城,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希望她能留在江城,找份稳定的工作;林屿说他是本地人,父母在外地做生意,他从小就喜欢摆弄电器,梦想是去北大读博。苏晚听得眼睛发亮:“北大啊!那你好厉害,以后肯定是大工程师!”

林屿看着她眼里的光,心里突然冒出个念头——如果能和她一起留在江城,好像也不错。

从那天起,林屿每天都会绕路去图书馆后的槐树林。有时候苏晚在做题,他就坐在旁边看专业书;有时候苏晚累了,他们就一起坐在向日葵花田边聊天,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理想,从正午的蝉鸣聊到傍晚的晚霞。林屿会提前买好冰镇可乐,在苏晚来的时候递过去;会帮她整理考研政治的知识点,用不同颜色的笔标重点;会在她做题到崩溃时,把自己的外套披在她肩上,说“没关系,有我呢”。

苏晚也会给林屿带早餐,是她早上五点起床煮的白粥和茶叶蛋;会在林屿熬夜写代码时,给他发“早点休息”的消息;会在他说“以后想去北京”时,小声问“那你……还会回江城吗?”

林屿每次都笑着说:“当然回,这里有我想等的人。”

苏晚听了,会低下头,耳朵尖发红,手里的笔在草稿纸上画着圈,却不说话。

第二章 撕碎的录取通知书,是他的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