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更新时间:2025-09-30 00:07:54

我的大脑在飞速运转,结合着对历史周期律中“盛极而衰”、“体系僵化导致崩溃”的理解。一个技术体系,是否也会因为追求极致的效率与便利,而牺牲了冗余与韧性,从而埋下衰亡的种子?

我把我初步的猜想,特别是关于“虹桥协议”的详细背景、争议点、以及它可能存在的“特权数据流导致底层资源调度失衡”的脆弱性分析,工工整整地写在“时空之书”上。我写了整整十页。我希望苏柠能看到,希望这能给她提供线索。

然而,书写下的字迹如同石沉大海。对面依旧是一片死寂。已经三天了。绝望开始一点点吞噬我的希望。是不是已经太晚了?2045年的网络已经彻底崩溃,文明陷入黑暗?苏柠她……还安全吗?

第四天凌晨,我累得趴在桌上睡着了。睡梦中,全是支离破碎的网络信号和崩塌的数据洪流。

不知过了多久,脸上传来一阵微凉的触感。我猛地惊醒,发现是窗外透进的晨曦。而桌面上,那本“时空之书”正散发着极其微弱的、几乎难以察觉的暖意。我急切地翻开——

一行极其虚弱,但确实存在的字迹,缓缓浮现在我之前书写的内容下方:

“收到……‘虹桥’……方向……正确……研究所最后的能源……撑不了……找到‘根配置文件’……初始版本的……隐藏的……递归……逻辑锁……必须……修改……”

字迹再次中断。但这一次,信息至关重要!她确认了方向!“根配置文件”、“初始版本”、“递归逻辑锁”!这些像是非常技术性的具体指向!

我再次投入搜索的海洋,这次的目标更为精准:“虹桥协议”、“初始版本”、“根配置”、“递归逻辑”。这是一个更为艰难的任务,因为这些底层核心资料往往不对外公开。我在技术的灰色地带游走,访问各种开源镜像站、爬梳技术考古网站的存档、翻阅可能参与了早期开发的工程师们在匿名论坛上的讨论碎片。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个几乎被遗忘的、专注于网络协议考古的独立服务器上,我找到了据称是“虹桥协议”概念验证阶段的第一个可运行原型版本(v0.1a)的完整文档和配置文件包!发布者匿名,时间戳正好是2023年初。

我颤抖着下载了那个压缩包。解压,在一堆源代码文件中,果然找到了一个名为“rb_core_config.json”的文件。这很可能就是苏柠说的“根配置文件”!

用文本编辑器打开它,里面是密密麻麻的参数设置。我一行行地仔细阅读,大部分参数我看不懂,但凭借着对苏柠提示的理解和对历史文本的敏感,我注意到其中一个定义“最高优先级数据流抢占规则”的模块里,有一段循环调用的逻辑注释非常奇怪。它引用了一个名为“Legacy_Compatibility_Handler”(遗产兼容性处理器)的子模块,但这个子模块在当前的文档包里根本不存在。而且,这段规则的判断条件,设置了一个极其特殊的、在正常网络环境中几乎不可能出现的、超高负载且特定数据包类型连续冲突的场景。

一旦满足这个条件,规则会触发一个“Recursive_Lock_State”(递归锁定状态),按照注释说明,这是为了在极端情况下“保全核心数据流”,但代价是“indefinitely stall all non-priority queues”(无限期停滞所有非优先级队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