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过了两日,付巧云挎着一筐东拼西凑的鹅蛋,再次来到张广窝棚区化长老赵家。

“老叔你在家那,我这来给别人裁衣服顺便给你带了点鹅蛋。”

“大侄媳妇可不要你的鹅蛋 ,挺金贵的。”

“金贵也是我们小辈应该的。老叔你就收着吧。老叔,前两天我兄弟媳妇说你有个外孙女还没找婆家,你看我家老大大林子咋样,这孩子聪明能干还孝心,看看我家孩子中的话咱亲上加亲。"

区化长吧嗒吧嗒烟袋锅嘴笑了笑,“说啦,我这外姑娘这些年也能干,在家没少出力,我这闺女姑爷子婚事上挑拣着哪。”区化长低头想了想,老刘家老一辈就是教书匠,我这拜把子兄弟是大夫,大儿子又是木匠,这小伙也会木匠估计是错不了的,相看相看吧,这外姑娘二英子也老大不小了。这些年在家也是受累不少,合适的也该成家有个伴过过自己的小日子了。

于是说道“那就相看相看,都是过日子孩子。”

“中,老叔,你看挑个日子,两家人俩孩子见见。”

“中”这老赵头翻看翻看阳黄历,“那就后天初六吧,都有空,带着你家老大来看看。”

中老叔那我先回去和老大说下我们初六见。付巧云乐颠的赶紧往回走。

初六早上,付巧云老早就把昨夜借来的衣服给大林子换上,借了生产队里的马车,娘俩就向张广窝棚出发,付巧云想,“这大儿子终于有相看的了,赶快成个家吧。我这也省了份心。”

心里有开心的事就是快,付巧云一路嘱咐大林子注意事项,“嘴甜点,别抹不开。见人点烟,问什么简单回,捡好听的说。”

说不紧张是假话,大林子却也一直认真的回复母亲的话,“放心吧妈,我都知道 ”

说说的到了,这大林子把马车栓在了栏杆上,母亲拎着果子,大林子拎着白糖,打开格栅门,低着头走进院内。

区化长老赵和姑爷大吴抬眼看着走来的小伙,瘦瘦的,高高的,穿着宽松的布衫,膝盖罗着补丁的裤子,和虽然发旧却也干净的布鞋,就是低着头,看不到长相。

儿媳赵氏把娘俩迎到屋内,挨个给大林子介绍,“这是姑娘的姥爷,父亲。”

大林子掏出事先买好的前门烟,挨个给长辈点烟。这区化长和姑爷看着大林子点烟的手,粗粗麻麻的,是个干活人,长的大眼睛双眼皮,脸嗮的黑黄黑黄的,一看就是个勤快孩子。

赵家有八九个孩子 这屋里这么多人真的不知道哪个是相看对象。

“这是我们外女二英子,你们说说话吧”,赵氏继续介绍到 。

出现在大林子眼前的是一个个头不高瘦瘦的短发头发低着头的姑娘,大林子嘿嘿一笑,挠挠头,也算打过招呼了。

双方相看都没什么问题,女方二英子由于是姥爷做的主,也没有什么说法,挑定了看家几天后看家的日子。

这日,二英子的姥爷(区化长老赵头),老舅,及大爷(父亲)来到了南五屯大祥家,这付巧云饭菜早早的就安排上了,这爷几个说先出去溜达溜达,熟悉熟悉村子。

可是脚步却走进了村西头王姓家里,“那个大兄弟跟你打听打听,你村的老刘家大祥家的那老大怎么样啊,”

哎呀,“那人家啥人家的孩子能给那人家啊,一辈子没正事,不正过。”这王家老头几乎是跳着高说。

一行人告别了这人家,来到了二英子舅妈的叔伯嫂子的姨娘家,去说话。那老汪太太说,“那是两家不对付说坏话,那孩子没啥说,能干着呢。”

“那就吃饭去吧,饭都做好了。”于是三个人又回到了大祥家里。商量了彩礼随大流200元,及婚礼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