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彩色的现场照片冲击着视觉:豪华别墅客厅的凌乱、深色地毯上已然凝固发黑的血迹、受害者失去生机的面容;旁边是打印出来的冰冷数据图表、血液喷溅轨迹分析图,以及严谨到近乎刻板的专业术语描述。

所有这些元素,共同构筑了一个在程序和法律层面上看似无懈可击的结论:本城知名富豪林国栋及其年轻续弦柳雅,死于因长期家庭积怨引发的激情杀人。

而凶手,被认定是林国栋的亲生女儿、柳雅的继女——年仅二十四岁的林薇。

报告的最后几页,是林薇那份语焉不详、但关键点承认不讳的认罪笔录摘录。

一切都指向「案结事了」。

「老秦,还没走?」办公室的门被推开,刑侦支队队长张峰带着一身室外的寒气和淡淡的烟草味走了进来,脸上带着案件告破后特有的、混杂着疲惫的轻松感。

「报告我仔细看过了,写得非常清楚,证据链扎实、完整。这下总算可以给上面、给那些盯着的媒体、给关注这事儿的社会公众一个明确的交代了。林家这案子,影响力太大,舆论压力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他走到桌前,拿起那份厚重的报告,用指关节在光洁的封面上「咚咚」敲了两下,发出沉闷而确定的声响,仿佛在为这个案子钉上最后的钉子。

「林薇自己也认了罪,这流程就能走得快些。快刀斩乱麻,对企业、对社会稳定都是好事。你啊,我知道,就是太较真,凡事都要追求个百分百。这几天连轴转,辛苦了,赶紧回去歇着吧,老婆该有意见了。」

我扯动嘴角,勉强挤出一个笑容,目送他带着那份「定论」转身离开。

办公室重归死寂,只剩下窗外持续不断的雨声,以及脚下电脑主机持续发出的低沉迷闷嗡鸣。

那份装订精美、代表官方结论的最终报告,在节能灯管的冷白光线下,反射着些许刺眼的光泽。

(3)

我无法像张队那样,轻易地将心头重负卸下。

作为一名与死亡打交道的法医,我的世界是由显微镜下纤毫毕现的织物纤维、光谱仪屏幕上跳跃的峰值曲线、DNA 序列漫长而精密的比对图谱构成的。

我信奉数据和物证这些无声却最诚实的「证人」,它们通常能指引出最接近真相的路径。

然而,此刻,这些平日里让我安心的冰冷证据,却在我内心深处投下了几道无法忽视、甚至越来越浓重的阴影。

它们像幽暗角落里的苔藓,在无人注意处悄然滋生。

我重新翻开报告,目光跳过那些宏观的描述,死死盯住物证鉴定部分角落里的几行小字。

它们像细小的冰锥,扎在我作为法医的职业良知上:

物证编号:ZT-07(提取自死者柳雅右手指甲缝内残留的人体皮肤组织)

DNA 检验结果:与嫌疑人林薇(LinWei)DNA 序列匹配度为 99.2%。

备注:检测过程中发现存在极微弱的不确定位点,综合考虑现场环境导致的样本微量降解及仪器可能存在的技术误差,此差异在可接受范围内,不影响对同一性(即该组织来源于林薇)的最终认定。

99.2%。

这个数字,在法庭上,在绝大多数刑事鉴定中,足以被视作铁证如山。

它代表着科学鉴定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