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回到家,我坐在沙发上,冷静了三分钟。

报警?

这种邻里纠纷,警察来了也是调解。

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我需要一个更有效,更彻底的解决方案。

一个能让她,和所有潜在的“她”,都明白边界感的地方。

我拿起手机,打开了那个沉寂已久的“阳光海岸小区业主群”。

2

“阳光海岸小区业主群(325)”

这个群,我设置了消息免打扰。

平时里面除了收水电费通知,就是各种拼团、二手闲置链接。

偶尔有几句闲聊,也很快沉下去。

我点开群聊。

最新的消息,还是下午物业发的“文明养犬倡议书”。

很好,一片祥和。

是时候打破这份宁静了。

我找到803那位女主人的微信头像。

她刚搬来时,被拉进群里,发过一个红包。

我记得她的微信名叫“安安妈”。

我开始打字。

同样,斟酌词句。

对付这种人,不能情绪化,不能对骂。

那只会拉低我的层次,让她更有理由撒泼。

我要做的,是陈述事实,占领道德和道理的高地。

“@安安妈(803)您好,我是703的住户。关于您家孩子夜间噪音的问题,我连续三天通过物业反映,并且今晚也亲自上门沟通,但似乎效果不佳。”

第一段,先摆出我做过的努力。

“我理解孩子天性活泼,但每晚十点以后,持续一小时以上的奔跑、跳跃和拍球,已经严重影响到我的正常工作和休息。作为邻居,我恳请您能稍微约束一下孩子的行为,或者给孩子铺上隔音地垫。毕竟,公共居住环境,需要大家共同维护。谢谢。”

第二段,重申我的诉求,并给出建设性意见,姿态放低,晓之以理。

打完字,我检查了一遍。

嗯,措辞得体,有理有据,不卑不亢。

完美。

我点了发送。

信息发出去,群里安静了三秒。

然后,像是往平静的油锅里滴了一滴水。

炸了。

第一个跳出来的,不是“安安妈”。

是1201的一个业主,微信名叫“岁月静好”。

她几乎是秒回。

“哎呀,邻里之间,多点包容嘛。小孩子,哪有不吵不闹的。”

紧接着,502的“家有二宝”也发言了。

“就是啊,我家两个男孩子,也天天在家打架。楼下邻居从来没说过什么。年轻人,别这么较真。”

我看着屏幕,面无表情。

来了。

“圣母”先遣队已经抵达战场。

这时,“安安妈”终于出现了。

她没有直接回复我,而是发了一大段文字。

那语气,委屈得像被欺负的小媳妇。

“我真的没想到,现在的人心能这么冷漠。我儿子才五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白天在幼儿园关了一天,晚上回家活动一下,怎么了?我们十一点准时就睡了,又不是闹到半夜三更。就因为这点事,先是找物业,再是堵在我家门口,现在又发到大群里来批判我。这是想干什么?逼着我们搬家吗?”

她还配了个流泪的表情。

“我一个当妈的,每天上班带孩子,累得跟狗一样。回家想让孩子放松一下,享受一下亲子时光,都要被指责。这还有没有天理了?是不是没生过孩子的人,都这么看不得别人家孩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