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洛云书虽常来探望,但总有下人在侧,言行需合礼数。他几次想与绣娘单独说些体己话,皆被各种事宜打断。绣娘心中明了,洛府在用一种客气而周全的方式,划清界限,提醒她身份。

一日,绣娘正在房中对着“冰雪绡”发呆,思忖该绣何物方能不负此绢,也不负……那人。忽闻窗外传来细碎议论声,是两名洒扫的丫鬟。

“……听说老夫人已在为公子相看亲事了,是通判家的千金呢……”

“可不是,公子这般人才,自然要配名门闺秀。那位苏姑娘,虽说有恩,终究是……”

话音渐低,后面的话语淹没在脚步声里。绣娘立于窗前,手抚着冰凉丝滑的冰雪绡,只觉得心也一点点凉了下去。她救他,从未图报,如今却陷入这般尴尬境地。她开始后悔来到这江宁洛府。

就在她心绪低落之际,洛云书却于暮色中悄然来访,摒退了丫鬟。他神色间带着一丝疲惫与决然,对绣娘道:“苏姑娘,府中俗礼,让你受委屈了。云书之心,未曾稍变。此绢,”他目光落在“冰雪绡”上,“乃我母亲遗物,她曾言,此绢有灵,能载真心。我赠予你,是盼你能绣出你的心意。”

他顿了顿,声音更低:“我知你困惑自身来历。不瞒你说,那日见你银线所绣之花,我便觉眼熟,似在母亲留下的某本古籍中见过,名为‘引魂兰’,传说与一段古老秘事相关。我正暗中查访,或许……与你的身世有关。”

绣娘闻言,心头巨震。引魂兰?身世?洛云书并非仅仅沉溺情愫,更在为她探查根源。这让她在洛府的压抑中,看到了一丝微光,也让她对眼前人的情意,更深了一层。她抬眸看他,眼中水光潋滟,终于轻轻点头:“我……我试试。”

这一夜,绣娘在灯下展开冰雪绡,拈起那枚独特的银针,穿上了最常用的彩线。她心绪纷杂,有离愁,有身世之惑,有对洛云书的情愫,亦有对这深宅大院的疏离惧意。她闭上眼,脑海中浮现的,依旧是桃花渡初遇时,他自水中被救起,苍白而脆弱的模样,以及后来院中桃树下,他温和的笑语。

心随意动,针线如有了自己的生命,开始在冰雪绡上游走。她未打底稿,全凭心之所至。渐渐地,绸缎上出现了汹涌的河水,倾斜的画舫,以及河中奋力拖拽着月白身影的少女。她的针法前所未有地流畅磅礴,将那一刻的惊险与生命的坚韧刻画得淋漓尽致。更奇的是,当她绣到洛云书额角伤口渗出的那滴血珠时,鬼使神差地,她用上了那缕独特的银线,轻轻一点。

就在银线落下的瞬间,绣娘只觉得指尖微微一麻,仿佛有一丝极细微的暖流,透过针尖,融入了绣品之中。她怔了怔,凝神看去,那幅《惊涛救生图》竟隐隐多了一分难以言喻的生气,尤其是洛云书的身影,虽面目细节未及精雕,却仿佛蕴含了一种内在的神韵。

绣娘心中惊疑不定,这“冰雪绡”,似乎真的非同寻常。而她那与生俱来的刺绣之能,以及那神秘的“引魂兰”,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洛云书所说的古籍秘事,又会引出怎样的波澜?她感到,自己平静的生活,即将被卷入一场未知的漩涡。而这一切,似乎都从她救起洛云书的那一刻,便已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