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一)逆转人生:从失业程序员到顶级非遗传承人

我失业后被迫回老家,却意外继承了爷爷即将失传的“光影纸雕”手艺。

当我以为这辈子只能守着破工作室度过余生时,一位神秘客户的出现,让我的作品爆红网络。

而更让我没想到的是,这位客户竟然是她——当年那个说我“一辈子没出息”的校花前女友。

如今,她站在我面前,眼神复杂地看着我墙上那幅价值百万的作品,轻声问:“你还愿意教我么?”

---

二零二三年冬天,北京中关村的灯火通明与我无关了。公司裁员的消息像北方的寒流一样猝不及防,我,李默,一个刚过三十的程序员,赫然在名单之上。

“这是行业寒冬,不是你的问题。”HR试图宽慰我。

我笑了笑,没说话。收拾工位时,看到了那张我和爷爷的旧照,背景是他那间堆满纸雕工具的工作室。那是五年前他去世后,我再也没回去过的地方。

房贷、车贷、城市生活的压力瞬间变得具体而狰狞。在投出几十份简历石沉大海后,我做出了艰难的决定——暂时回到那个南方小城,住进爷爷留下的老屋。至少,那里没有房租。

老屋积满了灰尘,但爷爷的工作室依旧保持原样。各种刻刀、纸张、尺规静静地躺在那里,仿佛在等待主人的回归。我记得小时候,每个暑假都会在这里看爷爷做纸雕。那些普通的纸张在他手中,经过切割、折叠、堆叠,在光线照射下能呈现出令人惊叹的立体画面和微妙光影,他称之为“光影纸雕”。

“默娃子,这手艺传了五代了,到你爸这儿,他宁愿去厂里打工也不愿学。”爷爷曾摸着我的头叹气,“你手巧,又坐得住,可惜啊,现在没人稀罕这个喽。”

那时的我一心向往外面的世界,对这门“老土”的手艺不屑一顾。

如今,我坐在这个充满回忆的房间里,手指拂过爷爷用了半辈子的刻刀,心里五味杂陈。命运像个循环,我拼命逃离的,却成了我最后的退路。

为了生计,我在本地一个五金厂找了份质检员的工作,朝八晚六,单调乏味。下班后,空荡荡的老屋只剩下我一个人。无所事事的日子里,我开始整理爷爷的遗稿,翻看那些已经泛黄的设计图。

或许是基因里的记忆被唤醒,或许是极度的空虚需要填补,一天晚上,我鬼使神差地拿起刻刀,按照爷爷笔记本上最基础的一个图案——一只蝴蝶,小心翼翼地刻了起来。

结果可想而知。手指被划了口子,作品歪歪扭扭,连蝴蝶的基本形态都看不出来。但那个过程,刀尖划过纸张的细微声响,纸屑飘落的感觉,却莫名地让我这个习惯了键盘敲击的人感到一种久违的宁静。

从那以后,研习纸雕成了我每晚的必修课。从最简单的对称图案到稍复杂的山水轮廓,我靠着爷爷留下的笔记和视频资料,一点点摸索。进步缓慢,但每当完成一件小作品,看到光线透过层层叠叠的纸片投射出迷人的阴影时,一种轻微的成就感会暂时驱散失业回流的阴霾。

我偶尔会把一些自觉还不错的作品拍照发到一个冷门的手工艺论坛上,网名“默纸”。不为别的,只想找个地方证明自己还在创造着什么,而不是彻底沦为生活的失败者。反响寥寥,偶尔有几个点赞,一条“加油”的评论都能让我高兴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