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张雅抬起头,露出一张清秀脸,眼神透亮,带着点读书人特有的疏离。她看了看陈默,点点头:“嗯,回学校。”

“你是大学生?”陈默找着话头,“学医的?”

“对,复旦医学院。”张雅声音温和,但不算热络。

“真能耐。”陈默这话是真心实意,上辈子他就知道张雅出息,可这么近挨着,还是能感觉到她身上那股子沉静踏实的力量。“俺叫陈默,老家县城的,去上海……办点事。”

兴许是陈默眼神太坦荡,不像坏人,张雅也放松了些,微微笑了笑:“张雅。”

简单搭上话后,俩人一时没吭声。但气氛不那么僵了。半道上,陈默掏出他娘煮的鸡蛋,分给张雅一个。张雅犹豫了一下,接过去,轻声道了谢,也从自己包里拿出几个橘子递过来。

道儿长,俩人断断续续聊着。陈默越聊越心惊,张雅一个学医的,对经济上的事儿门儿清,啥“价格双轨制”、“乡镇企业”,说得头头是道,让他这个“过来人”都暗地里佩服。他不再光拿她当上辈子没缘分的青梅看,而是个有自个儿想法的、亮闪闪的人。

张雅也对眼前这小伙子有点好奇。他眼里有种超过年纪的沉稳和锐利,说起经济上的道道,往往一针见血,一点儿不像个小县城待着的青年。

一天一宿后,火车“呜——”一声长鸣,进了上海站。人山人海里,陈默帮张雅提了下那个沉甸甸的行李箱。

“谢谢你,陈默。”张雅站在月台上,朝他摆摆手,“祝你办事顺当。”

“也祝你学业有成。”陈默看着她背影被人流淹没,心里头有个地儿变得软乎乎的,也定当当的。这一世,他不光要挣下家业,更要堂堂正正,走到她身边去。

他没耽搁,直奔记忆里那几个最早的证券摊子。那场面比他想得还热闹,人挤人,南腔北调,空气里都是钱的味道。

陈默沉住气,挤在人堆里,仔细打听比对着价儿。果然,这儿的收购价要比老家高出快三成!他二话不说,把身上一百块钱全换成了国库券的凭证,转头就找下家兑了出去。

这一倒手,除去来回盘缠,他那一百块本钱,变成了一百三十块左右。

利儿不算厚,可这是个开门红。更要紧的是,他试出了重生这步棋没走错,也摸着了这条发财的道道。

揣着这头一桶金,陈默没心思看大上海的花花世界,立马买了返程的票。他知道,这刚哪到哪,后头还有更大的富贵等着呢——那叫股票认购证的宝贝,快出世了。

5 暖光

回到县城,陈默没声张。他用赚来的钱,又东拼西凑了些,在汽车站边上盘下个不大的门脸。地儿不算顶好,可人来人往。他给铺子起了个名儿,叫“诚信电器行”。

名儿朴实,可他进的货却不一般。他又跑了趟广州,靠着地区差价,批回来些紧俏的电子表、计算器,还有几台小巧的收录机。这些玩意儿在沿海不稀罕了,可在内地小县城,还是时髦货。

开张那天,没放鞭炮,陈默就贴了张红纸,写上“开业大吉,价钱实惠”。可新奇的东西加上公道的价钱,还是很快招来了主顾。特别是小年轻,对电子表和收录机稀罕得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