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砚站在原地,眼神复杂,最终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我松了口气,心里却清楚——这只是开始。
但没关系,我姜晚棠,从不靠男人活着。
三日后,我的“忘忧斋”在京城东市开张。
店面不大,但干净明亮,墙上挂着那幅裱好的退婚书,底下还贴了张纸条:“本店宗旨:男子如浮云,点心方是真。”
小桃忧心忡忡:“小姐,咱们真能行吗?姜家 已断了月例,说您败坏门风……”
我正搅着锅里的奶冻,头也不抬:“断就断呗。我有手有脑,还怕饿死?”
其实我心里有底。
原主是姜家 嫡女,从小锦衣玉食,厨房里什么稀罕食材没有?再加上我现代美食知识加持,改良古法点心简直信手拈来。
比如这“桂花流心酥”——外皮酥脆,内馅是桂花蜜混着咸蛋黄流心,一口下去,甜咸交织,香气直冲天灵盖。
又比如“玫瑰奶冻”,用牛乳、琼脂、现摘玫瑰蒸制,颤巍巍如少女心事,入口即化。
03
开业第一天,只来了几个好奇的街坊。
第二天,隔壁绸缎庄老板娘吃完,当场拍大腿:“这味道!比我娘家祖传的还绝!”
第三天,排队的人绕了半条街。
我雇了两个帮工,自己只负责配方和品控,其余全交给小桃打理。
闲来无事,我还让小桃用炭笔画了张“忘忧斋食单”,挂在门口,配文:
“忘忧酥:专治痴情,三口见效。”
“断念奶冻:食一口,妄念自消。”
“新生杏仁豆腐:前尘往事,一口清空。”
结果这话不知怎么传开了,连宫里都有人来订。
说是贵妃娘娘听闻“忘忧酥”能解心结,非要尝尝。
我心思一转:贵妃久居深宫,何来心结?莫非是借题试探?
我亲自做了三盒,附赠一张纸条:“贵妃娘娘雅鉴:点心可忘忧,然天地广阔,心自在处即是桃源。——忘忧斋姜晚棠敬上。”
送点心的小太监回来时,面色忐忑:“林姑娘,您这话……未免太过随性了。”
我嗑着瓜子:“无妨。她若觉冒犯,大不了我关门避祸。若她觉有趣,那便是机缘。”
结果当晚,宫里赏了百两银子,还传话:“林姑娘心思灵巧,点心更妙。”
我乐了。
这世道,清醒的人反而活得最滋润。
04
生意红火第七天,我发现个怪事。
每天傍晚,靖王府的马车总会停在我店门口。
车帘紧闭,没人下来。
但只要我一出门倒水,那马车就“恰好”启动,慢悠悠驶过。
小桃嘀咕:“小姐,该不会是靖王派人盯着咱们吧?”
我嗤笑:“他闲得慌?”
可那天暴雨突至,我正手忙脚乱收摊,那辆熟悉的玄色马车又来了。
车夫撑伞,恭敬地站在一旁。
车帘掀开,萧砚一身墨色长袍,肩头微湿,眼神沉沉地看着我。
我抹了把脸上的雨水,没好气:“王爷又来退婚?可婚早就退了。”
他沉默片刻,忽然道:“你……未带伞?”
我愣住。
这语气,怎么有点……小心翼翼?
不对,萧砚是谁?书中那个一言不合就抄家、眼神能冻死人的活阎王!他怎么会用这种近乎……关切的语气跟我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