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子迪听了心里发凉,可也没办法,只能点头。晚上下班回到宿舍,八人间的上下铺,墙皮掉了一大块,窗户关不严,风一吹就“哐哐”响。同宿舍的六个女生,有四个是和她一样被中介骗来的,还有两个是本地的,每天下班就回家。于子迪躺在上铺,听着下铺女生的啜泣声,想起家里的床,眼泪又忍不住掉下来。她摸出备用手机,给妈妈发了条微信:“妈,我挺好的,厂里包吃住,工作不累,你放心。”发完就把手机关机——她怕妈妈打电话过来,自己会忍不住哭出声。
往后的日子,就是重复的“起床-上班-吃饭-上班-睡觉”。每天早上七点起床,七点半到车间点名,八点开工,晚上最早八点下班,忙的时候要加班到十一点。于子迪的手指很快就磨出了茧子,有时候贴错了膜,还要自己掏钱赔偿——一块屏幕五十块,她一天的工资才一百五,贴错三块就白干了。
有天晚上加班到十二点,于子迪头晕得厉害,眼前发黑,手里的屏幕“啪”地掉在地上,碎了。刘梅冲过来,指着她的鼻子骂:“你眼瞎啊?这屏你赔!扣你三天工资!”于子迪的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她想解释自己不舒服,可刘梅根本不听,转身就走。
就在她蹲在地上捡碎片时,一只手递过来一张纸巾:“别捡了,扎手。”于子迪抬头,见是个穿灰色工服的男生,个子很高,额头上全是汗,手里拿着个工具箱。“我叫陈阳,是车间的维修工。”男生笑了笑,露出两颗小虎牙,“刘梅就这样,别跟她一般见识,碎屏我跟仓库说一声,算损耗。”
于子迪愣住了——来厂里这么久,除了李娜,没人对她这么温和。她接过纸巾,小声说:“谢谢。”陈阳蹲下来,帮她把碎片扫到垃圾桶里:“你是不是不舒服?脸色这么差。”于子迪点点头:“有点头晕,可能是加班太久了。”陈阳从口袋里掏出颗糖,递给她:“含着,能好点。以后不舒服就跟我说,我跟刘梅说声,让你歇会儿。”
那颗糖是水果味的,甜丝丝的,化在嘴里,于子迪心里也暖了点。她看着陈阳的背影——他又去修另一台机器了,弯腰时工服的后背湿了一大片,心里忽然有点不是滋味。
二、黑暗里的光
陈阳是A市周边农村的,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就来宏远电子当维修工,一干就是三年。他话不多,但人很细心,知道于子迪怕刘梅,就经常趁休息时间去她工位旁修机器,顺便帮她搭把手;知道她吃不惯食堂的饭菜,就从家里带咸菜,偷偷塞给她;知道她想家,就周末带她去开发区的小吃街,给她买烤串和奶茶。
有次周末,于子迪想给家里打电话,可车间的公共电话要排队,陈阳就带她去了附近的网吧。她跟妈妈视频时,陈阳就在旁边坐着,帮她挡着摄像头,不让妈妈看到网吧的环境。妈妈问她工作累不累,她笑着说:“不累,同事都很好,组长也照顾我。”挂了电话,于子迪的眼泪就掉了下来——她不敢告诉妈妈,自己被骗到了电子厂,每天干着和专业无关的活,还经常被骂。
陈阳递过来一瓶水:“别难过,等干满一个月,拿到身份证,不想干了就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