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徐妍,我重生了,我好像拥有了不一样的生活。
我的父亲真的雪城大学建筑学教授,我真的出生在了一个书香门第。
接下来,由我为你展开我的新故事。
九月的风带着梧桐叶的清苦掠过雪城大学的校门。
许妍把车窗降下两指宽,目光掠过门口镌刻着建校年份的青石碑,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副驾上那本《建筑空间组合论》的烫金书脊。
驾驶座上的沈皓明侧过头看她,方向盘在他掌心轻轻转了个弧度,黑色的宾利慕尚平稳地滑过种满悬铃木的林荫道。
“在想什么?”他的声音里带着刚结束跨国会议的微哑,指腹在她耳垂上轻轻碰了碰,“等会儿见岳父,又要被考最新的建筑规范了?”
许妍笑着拍开他的手,把书翻到夹着书签的那一页——那是她父亲许正明昨晚特意标注的段落,红笔批注的字迹力透纸背。
“爸说这次要考你对老建筑改造中‘最小干预原则’的理解,”她顿了顿,故意拖长语调,“还说要是答不好,今晚的蟹宴就没你份。”
沈皓明低笑出声,车窗外的光影在他轮廓分明的侧脸上流动。
作为沈氏集团负责地产板块的总裁,他每年要应对无数次行业峰会的质询,却唯独对岳父许正明的“突击考核”格外上心。
倒不是怕失了口腹之欲,而是每次和这位学城大学建筑学泰斗对话,总能从那些看似严苛的提问里,找到关于城市与建筑共生的新思考。
车停在教职工生活区的紫藤花架下时,许妍刚解开安全带,就看见二楼阳台上传来熟悉的身影。
母亲林婉仪穿着米白色的真丝衬衫,手里拿着一把团扇,看见他们下车,笑着朝楼下挥了挥手:“妍妍,皓明,快上来!你爸在书房整理新到的建筑模型呢。”
许妍拎着给母亲带的龙井礼盒,踩着实木楼梯往上走,鼻腔里瞬间被熟悉的气息填满——那是老檀香、宣纸和淡淡的松节油混合的味道,是她从小闻到大的“家的味道”。
林婉仪是雪城大学中文系的副教授,书房里一半的空间都堆满了线装书,另一半则被许正明的建筑模型占据,两种看似不相关的爱好,在这个家里却融合得恰到好处。
“爸。”许妍推开书房门,看见许正明正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调整着一个老城区改造模型的屋檐角度。
他戴着老花镜,鬓角的白发在阳光下格外明显,听到声音后抬起头,脸上露出温和的笑意:“回来啦?快帮我看看,这个飞檐的角度,是不是比上次调整的更贴近原建筑比例?”
沈皓明走过去,蹲在许正明身边,手指轻轻点在模型的斗拱处:“岳父,我觉得从力学结构来看,现在这个角度既保留了传统形制,又能更好地应对台风天气。
上次我们去苏州考察的那座清代古建,修复团队就是用了类似的微调整方案。”
许正明眼睛一亮,连忙从抽屉里拿出卷尺和图纸:“我就说你小子对传统建筑有研究!来,咱们再聊聊这个榫卯结构的改良方案……”
许妍坐在一旁的沙发上,看着两个男人凑在模型前讨论的身影,嘴角忍不住上扬。她从小就习惯了这样的场景,父亲总是能把最枯燥的建筑理论,讲得像故事一样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