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然后,她换了手机号,注销了所有社交账号里与陆知衍相关的信息,彻底切断了和那个男人的所有联系。

她要去哪里?

苏晚坐在酒店的窗边,看着外面车水马龙,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重拾她的专业。

大学时,她就读于国内顶尖的医学院,主修神经科学,尤其在睡眠障碍研究方面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她的导师曾说,她是这个领域百年难遇的好苗子,极力推荐她去国外顶尖的实验室深造。

可那时,她满心满眼都是陆知衍。他创业初期很忙,需要一个能照顾他起居、打理好家里一切的人。他没有明说,但她看出来了。于是,她婉拒了导师的好意,放弃了出国的机会,心甘情愿地守在了他身边,成了那个“陆太太”。

现在想想,真是傻得可笑。

苏晚拿出手机,搜索了一下国内睡眠障碍研究的现状。近年来,随着生活压力增大,失眠、焦虑等问题越来越普遍,相关的研究和治疗却相对滞后。

这正是她的机会。

她没有丝毫犹豫,买了去邻市的火车票。那里有一家国内知名的睡眠研究机构,虽然规模不大,但负责人是她大学时的一位客座教授,以严谨和惜才著称。

她提着简单的行李,站在那栋略显陈旧的研究所大楼前,深吸了一口气。阳光落在她脸上,暖洋洋的,驱散了最后一丝阴霾。

“苏晚,欢迎回来。”

她在心里对自己说。

研究所的工作比想象中更艰难。她离开这个领域太久,很多新的理论和技术都需要重新学习。而且,她没有职称,没有人脉,只能从最基础的助理研究员做起,拿着微薄的薪水,每天泡在实验室和文献里,常常忙到深夜。

但她甘之如饴。

每当成功记录下一组准确的数据,每当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找到一丝突破口,每当想到自己的研究或许能帮助那些被失眠折磨的人,她就充满了动力。

这种靠自己双手创造价值的感觉,是她在陆家别墅里从未体会过的。

半年后,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院士因为长期失眠,精神状态极差,试过很多方法都不见效。经人介绍,找到了这家研究所。

当时,所里的几位资深研究员都束手无策。苏晚看着老院士痛苦的样子,犹豫再三,将自己研究的一套“睡眠修复疗法”方案递了上去。

方案很大胆,甚至有些颠覆传统认知,遭到了不少质疑。但老院士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同意尝试。

苏晚亲自跟进治疗,每天记录老院士的睡眠数据,根据反馈调整方案。一个月后,奇迹发生了——老院士的失眠症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终于能睡上安稳觉了。

“小苏啊,你真是我的救命恩人!”老院士握着苏晚的手,激动不已。

这件事在业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苏晚的名字,开始被更多人知道。

越来越多被睡眠问题困扰的人慕名而来,其中不乏一些商界精英和学界泰斗。苏晚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独特的治疗方案,一一帮他们解决了难题。

她的名声,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一年后,国际睡眠医学论坛在瑞士召开。苏晚收到了组委会的邀请函,她提交的关于“非药物干预睡眠障碍”的论文,被选为大会重点发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