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客室里安静了片刻。
我抬起眼,直视着他,忽然笑了,那笑容里带着淡淡的嘲讽:“陆总,你是不是忘了?五年前签离婚协议的时候,你亲口说,我的一切都与你无关了。包括我的孩子。”
这句话像一根针,精准地刺中了他。
他脸色微变,一时语塞。
当时的绝情,如今成了回旋镖,扎回了他自己身上。
“如果没别的事,陆总请回吧。项目方案我们会准时提交。”我站起身,下达了逐客令。
陆绎看着我决绝的背影,知道问不出什么了。
他离开工作室,但我猜得到,他不会轻易放弃。
他习惯用权力和金钱解决问题。
果然,没过多久,睿睿手腕上的儿童手表就轻微震动了一下——那是他自己编写的小程序,一旦网络上有任何涉及“苏晚”或“苏子睿”关键词的深度搜索或调查,都会向他发出警报。
睿睿正在搭乐高,他歪着头想了想,小手在平板电脑上快速滑动了几下。
几分钟后,他给我发了一条语音消息:
“妈咪,好像有人在查我们哦。不过没关系,我给他准备了一点‘小礼物’。”
后来我听说,陆绎聘请的那个私家侦探,电脑中毒了,所有资料都变成了乱码,还一直在循环播放一首儿歌《小星星》。
我知道,这一定是我家那个小天才的杰作。
心里有点好笑,又有点酸涩。
4. 会议的风波
陆氏项目的终审会议,气氛比初选时凝重得多。
长条会议桌的一端,是我和我的小团队,干练、专注;另一端,则是陆绎带领的公司高层,个个正襟危坐,面色严肃。
我的项目陈述无可挑剔。
设计方案既大胆创新,又精准契合陆氏品牌升级的战略需求,连几位挑剔的高管也在微微颔首。
轮到提问环节,一位资深总监提出几个尖锐的技术和预算问题。
我对答如流,数据清晰,逻辑严密。
就在会议接近尾声,看似一切顺利时,陆绎身体微微前倾,手指在我提交的方案扉页上点了点,开口了,声音平稳却带着压迫感:
“苏设计师的方案很精彩。不过,我有个疑问。这套‘涅槃’系列的初稿构思,与我们集团五年前一份未曾公开的内部概念稿,有相当程度的……神似。你能解释一下吗?”
会议室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我身上。
这已不是普通的质疑,而是近乎直白的抄袭指控。
我团队的一名年轻成员脸色煞白。
我却连眉头都没动一下,迎上陆绎审视的目光。
“陆总说的,是这份概念稿吗?”我说着,不慌不忙地操作笔记本电脑,会议室的投影大屏上立刻出现了一份电子文件的清晰扫描件。
正是陆绎所指的那份内部稿,上面甚至还有陆氏的原始水印和日期标记。
陆绎眼中闪过一丝意外。
“看来陆总贵人多忘事。”我语气平和,却字字清晰,“这份稿子,出自五年前贵公司举办的一次内部创意征集。当时,提交人是设计部实习生,苏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