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是跟一个叫‘李老师’的人。” 张浩的声音带着哭腔,“我听见她说‘论文不能抄,我要举报你’,还说‘就算不考研,也不会让你得逞’。我撞了她之后,她很生气,骂我‘多管闲事’,然后就跑下楼了。我怕被领导骂,没敢上报,也没跟任何人说。”
“后来呢?你有没有再见到她?” 陈砚的目光紧紧盯着他。
“没有!” 张浩急忙摇头,“我以为她只是生气,没想到第二天就听说她失踪了。我怕警察查到我,就辞了职,改了名字,跑到郊区开小卖部。2016 年那件猥亵案,也是因为我怕被认出来,情绪不稳定…… 我真的没杀苏晓曼!”
林晓雨看着他的眼睛,没发现明显的说谎痕迹,但还是追问:“你确定没看见其他人?比如跟在苏晓曼后面的人,或者形迹可疑的车辆?”
张浩想了很久,突然抬头:“对了!那天晚上 10 点左右,我在教学楼门口抽烟,看见一辆黑色的桑塔纳停在路边,司机穿着黑色外套,戴着帽子,一直盯着教学楼的出口。苏晓曼跑出来后,那辆车就跟了上去,往学校西校门的方向开了。”
“黑色桑塔纳?司机有什么特征?” 陈砚立刻追问。
“没看清脸,只记得外套左袖上有个标志,像是学校后勤的 logo。” 张浩的声音很小,“我当时没在意,现在想想,那辆车肯定有问题!”
离开小卖部时,林晓雨将张浩的口供整理成文字:“陈队,张浩提到的‘李老师’,很可能是苏晓曼的考研导师李建国 —— 档案里说,李建国当年是古代文学专业的副教授,负责苏晓曼的考研指导。”
陈砚点点头,发动汽车:“去市师范大学,找李建国。另外,查 2014 年学校后勤集团的车辆登记,重点找黑色桑塔纳,还有左袖有 logo 的外套。”
第三章 导师的面具与学术黑幕
市师范大学的中文系办公楼坐落在校园西侧,爬满爬山虎的墙壁上,挂着 “省级重点学科” 的牌子。李建国的办公室在三楼,门虚掩着,里面传来翻书的声音。
林晓雨敲了敲门,一个穿着灰色西装、戴着金边眼镜的男人抬起头 —— 头发已经花白,额头布满皱纹,但脊背挺得很直,桌上摆着一本《唐代文学研究》,旁边放着保温杯,里面泡着枸杞。
“两位是?” 李建国推了推眼镜,语气温和。
“市刑警队,陈砚、林晓雨。” 陈砚拿出证件,“想跟你了解 2014 年苏晓曼失踪的事。”
提到 “苏晓曼” 三个字,李建国的手顿了一下,端茶杯的动作慢了半拍:“苏晓曼?都十年了,还没找到吗?当年我就跟你们说过,她性子倔,可能是跟家里闹矛盾,跑出去散心了。”
“李主任,2014 年 12 月 15 号晚上,你在哪里?” 陈砚坐在沙发上,目光平静地看着他,“我们查到,苏晓曼失踪前,曾跟人打电话说‘李老师让我抄论文,我不抄,他就不让我考研’—— 这个‘李老师’,是你吗?”
李建国的脸色瞬间变了,茶水洒在办公桌上,他慌忙用纸巾擦拭:“我…… 我没有!苏晓曼的论文确实有问题,选题太大,论据不充分,我让她修改,她不愿意,就跟我吵了一架。怎么会让她抄论文?这是污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