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律师在听完我的陈述后,同情地摇了摇头,给了我一个和警察类似的结论:“苏小姐,从法律上讲,我们没有任何胜算。首先,你无法证明那个创意‘仅仅’属于你。思想是无形的,谁先把它‘物化’并注册,它就属于谁。其次,那个手环,在你的离职协议里,是以‘健康补偿’的名义出现的,你自愿签字并佩戴,我们很难指控他们侵犯你的隐私。”

最后,他劝我:“算了吧,苏小姐。‘梦想引擎’的法务部,是业内最顶尖的。跟他们斗,你连骨头渣都不会剩下。”

从律师事务所出来,天正下着雨。冰冷的雨水打在我脸上,我却感觉不到丝毫寒冷。我的心,已经沉入了比冰山更深的海底。

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只是一个巧合?是不是我疯了?

我回到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遍遍地回放那场发布会。李泽楷那张自信而优雅的脸,在大屏幕上被无限放大。他说:“我们相信,最伟大的创意,不应受限于个体的认知壁垒。‘梦想引擎’要做的,就是搭建一个平台,让所有闪光的思想,都能在这里汇聚、共鸣,最终形成推动文明的合力。”

他把盗窃,说得如此冠冕堂皇。

我看着手腕上那个闪烁着蓝色微光的手环,它像一只恶魔的眼睛,在嘲笑着我的天真。

原来,我早已不是我。我只是一个移动的、会做梦的、24小时不间断为公司提供创意素材的“生物服务器”。我的灵魂,在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可能只是一行名为“核心创意源”的代码。

而我,查无此人。

4

绝望是一潭沼泽,它会慢慢吞噬掉你所有的挣扎和力气。

在把自己关了三天之后,我终于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哭泣和愤怒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如果法律和规则无法保护我,那我就只能用他们的方式,来寻找真相。

我开始回忆,从我入职到离职,这五年里的每一个细节。

我想起了公司每年一次的“精英体检”,除了常规项目,总会有一个“脑功能深度扫描”的环节,美其名曰“监测核心员工的创造力健康度”。

我想起了我的导师,技术部的老王,一个快退休的老好人。有一次他喝多了,拉着我的手,醉醺醺地说:“小苏啊,你这么有才华,别把这里当家。这地方……吃人呐。它不是要你的命,它是要你的魂。”当时我只当是酒话,现在想来,每一个字都像警钟。

我还想起,李泽楷经常会在一些关键项目陷入瓶颈时,组织核心员工进行“头脑风暴”,但地点不是会议室,而是一个被称为“静思舱”的房间。我们躺在里面,戴上一个头盔,据说可以帮助我们深度放松,激发灵感。现在看来,那根本不是什么“静思舱”,而是一个高效的“思想采集器”。

线索,像面包屑一样,散落在我记忆的角落里。

我决定从我的旧电脑入手。离职时,我按规定格式化了硬盘,但我知道,简单的格式化,是无法彻底清除数据的。

我联系上了一个以前在大学时玩得很好的学长,他现在是一家数据安全公司的技术员。我不敢说实话,只说我不小心误删了一些重要的个人文件,想请他帮忙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