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但暗地里,她的思维在高速运转。她反复研究那条信息,试图从中解读出更多信息。“国家相关单位”——是哪个单位?公安?国安?还是更神秘的、负责尖端科技或特殊事务的部门?“异常物资流动序列”——他们是通过物资倒查到的?这意味着现代社会的物流系统与这个时代可能存在某种她尚未理解的关联?或者,他们监控的是这个时代本身出现的“不合常理”的物资?

无论是哪种,都指向一个事实:她不是完全隐形的。

第三天夜里,林薇再次打开了手机。她没有回复那条信息,而是点开了绘图软件,将那份关于舰岛结构的草图仔细修饰了一番,增加了一些关键的技术参数注释,这些参数明显超越了六十年代的认知水平,但又停留在概念层面,并非完整的工程图纸。然后,她做了一件大胆的事——她尝试将这张图片,作为附件,回复到了那条官方信息发出的通道。

这是一个试探。她想看看对方的反应,也想展示自己的价值。航母,这个时代华夏遥不可及的梦,是她能想到的最具冲击力的筹码。

点击“发送”后,屏幕短暂地闪烁了一下,出现了一个从未见过的进度条,几秒钟后,显示“发送成功”。没有错误提示,没有拒收回复。通道是畅通的。

林薇放下手机,手心微微出汗。她在赌,赌对方更看重她的价值,而不是急于控制她这个人。

等待回复的时间比想象中要短。第二天下午,林薇正在指导几个村民给玉米地追肥,生产队长王老耿气喘吁吁地跑过来,脸上带着一种混合着紧张和敬畏的神情。

“林薇……林薇同志!公社来电话了!让你……让你立刻去公社一趟!有……有领导要见你!”王老耿的声音压得很低,眼神里充满了疑问,但更多的是服从。公社领导直接点名,这在靠山屯是天大的事情。

来了。林薇心中了然。她平静地放下手中的农具,拍了拍身上的土:“好的,队长,我这就去。”

没有多余的询问,没有惊慌失措。她的镇定反而让王老耿更加确信,林薇同志绝非池中之物。

公社革委会一间僻静的办公室里,烟雾缭绕。除了公社书记和一位副主任,还有两个陌生人。一个穿着半旧的中山装,戴着黑框眼镜,气质儒雅,像是一位学者;另一个则穿着普通的蓝色工装,身材精干,眼神锐利,坐在那里一言不发,却给人一种无形的压力。

公社书记介绍,戴眼镜的是“省里来的专家”沈工,另一位是“陪同人员”老周。

沈工开门见山,没有寒暄,直接拿起桌上的一张纸——正是林薇昨晚发送的那张草图复印件,虽然模糊,但关键结构清晰可见。

“林薇同志,这张图,是你画的?”沈工的声音温和,但目光如炬,紧紧盯着林薇的眼睛。

林薇看了一眼图纸,点了点头:“是我画的。”

“你能解释一下,这是什么吗?还有,这些参数……”沈工的手指指向几个关键的技术标注。

林薇深吸一口气,知道关键时刻到了。她不能暴露手机的存在,但可以用这个时代能理解的方式包装她的知识。

“沈工,这只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林薇用尽量符合这个时代语境的语言解释,“我小时候在城里,偶然接触过一些外国科技的杂志残页,后来……后来也自己瞎琢磨。我觉得,未来的海战,飞机是关键,而能在海上起降飞机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