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里一片寂静。这番话太过离奇,超出了在场所有经验丰富刑警的认知范畴。足纹?能量残留?感知?这听起来更像是玄幻小说里的设定。
“荒谬!”一个资历较老的刑警忍不住拍桌子,“雷头,这根本是无稽之谈!破案要靠证据!靠扎实的勘察!不是靠这种……这种神神叨叨的感应!”
“可是,”另一个年轻些的痕迹检验员犹豫着开口,“如果……如果她说的是真的呢?毕竟,我们确实找不到任何物理痕迹。凶手可能用了某种我们未知的手段,避免留下常规痕迹,但这种‘能量残留’,或许正是我们的盲区?”
“盲区?我看是瞎扯!”老刑警反驳。
“都闭嘴!”雷烈低吼一声,打断了争论。他双手撑在桌子上,眉头紧锁,死死盯着苏夜。理性告诉他,这太荒唐了,绝对不能作为侦查依据。但直觉,那种在无数生死边缘磨砺出的直觉,却又在隐隐躁动。四个完美密室,毫无线索,常规手段已经走到死胡同。这个苏夜,背景神秘,行为怪异,但技术过硬,从不说无谓的话。难道……真的存在某种超越常规认知的破案方式?
赌一把?
失败的代价他承受不起,但眼下,似乎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他深吸一口气,像是下了极大的决心:“苏夜。”
“雷组长。”
“你这种……‘感知’,”雷烈艰难地选择着用词,“能追踪吗?比如,根据残留的强弱,判断凶手大致的离开方向?或者,区分不同‘足纹’的来源特征?”
苏夜沉默了片刻,缓缓摇头:“很难。残留信息太微弱,而且容易受环境干扰。它更像一个静态的‘快照’,记录了某个瞬间的存在,但无法直接用于动态追踪。不过……”
“不过什么?”
“如果能有更多样本进行对比,”苏夜抬起眼,目光清澈却深邃,“比如,前三位死者的详细资料,尤其是他们生前的活动轨迹、社会关系,或许我能从中找出这三种‘外来足纹’的共同点,或者它们与死者之间的某种隐形联系。凶手如此大费周章地制造密室,抹去痕迹,他们的‘足纹’却留了下来,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矛盾。矛盾点,往往是突破口。”
雷烈直起身,环视了一圈表情各异的部下。他知道,这个决定可能会让他成为全局的笑柄,也可能……是打开这座迷宫的唯一钥匙。
“好。”他沉声道,“苏夜,从现在起,你加入专案组核心。老秦,你把前三起案子的所有档案,包括现场照片、尸检报告、社会关系排查记录,全部对她开放。技术队,重新审视四个现场的所有物证,哪怕是一根头发丝,也要用最先进的技术再过一遍!其他人,围绕苏夜提供的‘三种不同外来足纹’这个方向,重新梳理排查重点!记住,这是最高机密,谁敢泄露半个字,滚蛋!”
命令下达,会议室里的人带着满腹的疑虑和震惊,纷纷起身忙碌起来。
苏夜最后一个离开会议室。走到门口时,雷烈叫住了她。
“苏夜,”他的眼神复杂,“我希望你明白你在做什么。也希望……你是对的。”
苏夜没有回头,只是轻轻“嗯”了一声。
“我需要去四个现场,都再走一遍。”她说,“用我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