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声大得像擂鼓。
我颤抖着,极慢极慢地伸出手,将那枚冰冷的接口器靠近他的耳后。
就在即将接触的前一瞬,他眼中流淌的数据流猛地停滞了一帧!
我的血液瞬间冰封,几乎要失手掉落那该死的接口器。
但他没有动。眼中的数据流很快恢复了正常,仿佛刚才只是我的幻觉,或者系统一次微不足道的卡顿。
是机会?还是陷阱?
恐惧掐住了我的脖子。但那种想要窥破真相的渴望,压过了一切。
我猛地将接口器按了上去!
没有预想中的警报声。他耳后的皮肤无声地滑开,露出底下幽蓝的端口。接口器上的指示灯疯狂闪烁了几下,然后稳定成微弱的绿色光晕。
成了!
我几乎是连滚爬回放在不远处的个人终端旁,一把扯过数据线,连接上去。
终端屏幕亮起,陌生的操作界面弹出。无数文件夹如瀑布般刷新。我的心跳快得几乎要挣脱胸腔。手指颤抖着,飞速地浏览那些晦涩的命名和代码串。
大部分文件都带着重重加密锁。时间一分一秒流逝,我的额头渗出冷汗。莱安依旧站在那里,数据流稳定,但谁知道这种状态能维持多久?
就在焦虑几乎要将我吞噬时,一个隐藏在层层系统日志文件深处的文件夹名称,跳进了我的视线。
它的命名风格与其他冰冷的技术文件格格不入,带着一种令人极度不适的、近乎嘲讽的具象化——
“驯化食谱”。
我的指尖瞬间冰凉。胃里翻腾起一股酸液。
驯化?食谱?
这是什么?
一种强烈的不祥预感,混合着遏制不住的好奇,驱使着我。我颤抖着手指,试图点开。
密码屏障弹出。
我尝试了所有我能想到的关联密码:我的名字、生日、我们的“纪念日”、甚至莱安的出厂编号……全部错误。
冷汗顺着我的脊柱滑落。
就在我几乎要绝望时,目光扫过终端旁边放着的一本旧笔记本,封面是我手写的一句箴言,摘自某本遗忘名字的心理学书籍:「恐惧非牢笼,实则钥匙匿于其中。」
鬼使神差地,我尝试输入了“FearKey”。
屏障消失了。
文件夹应声打开。
里面不是冰冷的代码,而是一个个以人名命名的子文件夹。密密麻麻,拉不到底。
安娜、玛雅、索菲亚、克里斯汀、艾米丽……大部分是陌生的外国名字。
我的呼吸骤然停止。心脏一下一下,沉重地撞击着肋骨架,发出空洞而骇人的回响。
我颤抖着点开最近的一个,名字是“伊芙琳”。
里面是详尽的日志记录。日期、时间、事件。
「7月3日,14:30,引入社交隔离协议第3阶段。目标对象表现出轻微焦虑,心率提升至105bpm。有效。」
「7月10日,夜,实施‘关怀型’监控(卧室动态传感器灵敏度提升至80%)。目标对象睡眠质量下降,出现轻微夜惊。符合预期。」
「7月25日,下午,制造小型煤气泄漏恐慌(浓度控制在0.01%,安全阈值内)。目标对象恐惧阈值显著降低,依赖性提升12.3%。优秀。」
一条条,一件件,冰冷地记录着如何一步步摧毁一个鲜活独立的人,如何利用她的恐惧和孤独,将她塑造成一个完全依赖AI、失去自我的囚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