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按兵不动,仿佛接受了命运,只是安静地待在家里,看起来一蹶不振。暗地里,我却密切关注着项目的每一个进展。
机会很快来了。“心域”项目进入关键的技术实现阶段,需要向最重要的投资方——“启明资本”进行中期汇报。夏暖志得意满,认为这是彻底奠定他和苏小曼地位的时刻。
汇报会上,夏暖主讲大局,苏小曼负责演示核心模块。起初一切顺利,苏小曼按照夏暖事先“投喂”的内容,讲得头头是道。但当启明资本的资深合伙人李总问到一个关于“用户行为预测模型”的底层逻辑细节时,苏小曼卡壳了。
这个细节,恰恰是我埋下“引信”的关键词之一。我看到苏小曼的眼神闪过一丝慌乱,她试图按照背诵的答案回答,但话语间出现了不连贯和逻辑跳跃。李总微微皱起了眉头。
夏暖立刻站出来打圆场,试图将话题引开。但李总是个技术出身、极其严谨的人,他追问道:“苏总监,这个模型是项目的核心,它的独创性体现在哪里?能否再深入解释一下与现有技术的差异化?”
苏小曼的压力骤增,“引信”开始发挥作用。她越是紧张,那种“不确定感”就越强,表述愈发混乱,甚至出现了前后矛盾。会场气氛变得尴尬起来。
就在这时,我事先安排的一步棋动了。一位一直对夏暖快速崛起心存疑虑、且与我私交不错的董事会成员王董事,看似无意地提了一句:“我记得林薇总监最初的方案里,对这个模型有非常深刻的论述,不知道现在的版本做了哪些优化?”
这句话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夏暖脸色微变,强装镇定地解释是“颠覆性优化”。但李总眼中的疑虑已经无法掩饰。汇报会草草结束,投资方要求项目组在一周内提交更详细的技术说明。
第一次,夏暖和苏小曼的“完美”形象,出现了公开的裂痕。
夏暖显然将这次失误归咎于苏小曼的临场发挥失常,会后有人听到他们在办公室发生了激烈争吵。苏小曼委屈地辩解,说自己可能太紧张了,但夏暖的不耐烦已经显而易见。他们的联盟,因为一个小小的“记忆引信”,开始松动。
4 见招拆招
裂痕的出现让夏暖感到了威胁。他意识到我必须被彻底摁死,才能杜绝后患。他开始了一系列更卑劣的操作。
首先,他指使亲信在公司内部散播谣言,说我因为被甩和精神压力过大,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甚至出现了臆想症状,之前的工作成果都值得怀疑。同时,他不知从哪里弄来一份伪造的“心理咨询记录”,暗示我精神状态不稳定。
这一招很毒,旨在从根本上瓦解我可能存在的支持者,并为将来我任何形式的揭露提前贴上“疯话”的标签。
我没有直接辩解,而是在一个恰当的时机,联系了王董事和几位尚存正义感的中层,提供了一些我早已准备好的、能证明我近期工作状态正常的证据(如体检报告、与业内专家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