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他捏着鼻子夹了一丁,嚼了嚼,眼睛突然亮了:“哎,这玩意儿还行,哪儿买的?”

“想知道啊?”我挑眉,“以后跟我混,天天让你吃着。”

04. 选课表上的“博弈”

周末选课,我跟沈京辞凑在图书馆电脑前。

我指着“相声鉴赏”课:“这个必须选,咱天津人,听相声跟吃饭似的。”

他瞥了眼屏幕,点了“京剧入门”:“您那课太闹腾,还是京剧讲究,字正腔圆的。”

“京剧?”我乐了,“您还会唱两句?别跟我似的,就会哼个《苏三起解》。”

他清了清嗓子,还真来了一句:“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

调儿倒是挺准,就是那京片子味儿太浓,我忍不住笑出声:“您这不是唱京剧,是说相声呢。”

他瞪我一眼:“总比您强,刚学两句就敢往外说。”

最后选课提交,我选了相声鉴赏,他选了京剧入门。

临走前他跟我说:“等您那课开课了,我去旁听,看看您这天津人,能不能说出花儿来。”

我回他:“行啊,您京剧课也别落下,我也去瞅瞅,您能不能唱出杨贵妃的味儿。”

05. 宿舍夜聊的“地域揭秘”

熄灯后躺床上,我翻来覆去睡不着,戳了戳上铺的床板:“沈京辞,你们北京人是不是都住胡同里啊?”

他从上铺探出头,声音带着笑:“您这是看电视剧看多了吧?现在北京哪还有那么多胡同,我家早住小区了。”

我不服气:“那你们是不是出门都坐地铁?我听我妈说,北京地铁能给人挤成相片儿。”

他乐出了声:“您这形容还挺形象,早晚高峰是挺挤,但也没那么邪乎。对了,你们天津人是不是天天吃狗不理包子?”

我差点从床上坐起来:“可别介!我们天津人平时都吃社区里的包子铺,狗不理那是给外地人吃的,贵还不正宗。”

他“哦”了一声,又问:“那你们说话都跟说相声似的?我听您说话就特逗。”

我翻了个白眼:“那是咱天津人幽默,不像您,说话总带着股子‘爷’劲儿。”

黑暗里传来他的笑声:“行,算您赢,天津爷们儿,确实会说。”

06. 体育课上的“技能PK”

体育课选了篮球,我跟沈京辞分在一组。

我运着球往篮下冲,他在后面追,嘴里还喊:“哎哎哎,您这动作不对,手得护着球!”

我没理他,一个转身想投篮,结果球被他截了过去。

“得,您这技术,跟咱北京胡同里的小孩儿差不多。”他拍着球,一脸得意。

我不服气:“有本事别耍嘴皮子,来啊!”

接下来的十分钟,我跟他较上了劲,他投进一个,我就想办法还一个。

最后累得坐在地上喘气,他递过来一瓶水:“行啊,林津乐,没想到您还挺能跑。”

我接过水,喝了一口:“那是,咱天津人,别的没有,就是有劲儿。对了,您刚才那投篮,是不是跟胡同里的大爷学的?”

他笑着拍了我一下:“您可别埋汰我了,再埋汰,下次不跟您一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