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娘娘,您就安心住下吧。”刘嬷嬷端来一碗黑乎乎的米粥,里面飘着几粒米糠,“这冷宫,进来的人,就没几个能出去的。前两年废妃李氏,闹着要见陛下,被太监打得断了腿,没过三个月就没了。”

沈清姿没接那碗粥,只是打量着这间屋子。墙角的地砖松动了一块,床底的木板有被撬动过的痕迹——那是她出嫁前,父亲特意让人改造的,说是若有不测,里面藏着沈家的信物和应急的银票。她不动声色地对刘嬷嬷说:“嬷嬷,我刚进来,身子乏得很,想睡一会儿,你先出去吧。”

刘嬷嬷看了她一眼,见她不像要闹事的样子,便叹了口气,转身走了,临走时还不忘把门从外面锁上。

等脚步声走远,沈清姿立刻走到床底,用发簪撬开木板——里面果然放着一枚刻着“沈”字的青铜令牌,还有一叠面额不小的银票,以及一封信。信是父亲写的,字迹苍劲有力:“吾女清姿,若沈家遭难,持此令牌可联系京中绸缎庄老板刘忠、城外铁匠铺张铁山、漕运帮主张大海,此三人皆是为父旧部,定会助你。切记,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沈清姿握紧那枚令牌,指尖微微颤抖。父亲早就料到宇文皓会过河拆桥,可她那时被“共掌江山”的承诺迷了眼,竟没放在心上。如今想来,真是可笑。

她将令牌和银票藏在发髻里,又把木板恢复原状,刚做完这一切,门外就传来了脚步声——是宇文皓派来的监视太监,姓李,人送外号“李剥皮”,在宫里以心狠手辣出名。

“沈氏,陛下念你可怜,让咱家来看看你。”李剥皮推门进来,三角眼扫过屋子,最后落在沈清姿身上,“怎么?这冷宫的饭,不合你的胃口?”

沈清姿抬起头,脸上没有丝毫怨怼,反而带着一丝虚弱的笑意:“李公公说笑了,臣妾罪妇一个,能有口饭吃就不错了。只是这屋子实在太冷,臣妾身上的衣物单薄,还请公公通融一下,让家人送些衣物来。”

李剥皮冷笑一声:“家人?你沈家男丁都流放北疆了,女眷都入掖庭为奴了,哪还有家人给你送衣物?沈氏,你就死了这条心吧,好好在这冷宫里待着,别给咱家惹麻烦。”

说完,他又仔细检查了一遍屋子,见没什么异常,才骂骂咧咧地走了。

沈清姿看着他的背影,眼底闪过一丝冷光。李剥皮,你等着,总有一天,我会让你为今日的言行付出代价。

第二天一早,沈清姿叫来刘嬷嬷,从发髻里取出一枚金钗——那是母亲留给她的陪嫁,上面镶嵌着一颗不大不小的红宝石。“嬷嬷,麻烦你帮我去外面买些东西。”

刘嬷嬷看着金钗,眼睛都直了。她在冷宫里待了十几年,别说金钗,就是银簪子都没见过几支。可她还是犹豫地说:“娘娘,冷宫的人,是不能随便出去的。李公公说了,谁要是敢帮你传东西,就要被杖责三十。”

“这枚金钗,足够你在宫外买一套院子,再雇两个仆人,安度晚年了。”沈清姿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你只需帮我把东西买回来,剩下的事,我自有办法应付李剥皮。若是你怕,我也不勉强,只是这金钗,你恐怕是没福气消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