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屋檐下的微光
九月的风带着夏末的余温,吹进青瓦覆盖的老院时,林晓正蹲在灶台前烧火。锅里煮着稀得能照见人影的玉米粥,奶奶坐在堂屋的竹椅上,手里剥着花生,嘴里的话却像碎冰碴子扎人:“晓啊,你弟弟明年就要上初中了,家里这光景,你一个女娃子读大学有啥用?”
林晓往灶膛里添了把柴,火苗 “噼啪” 一声窜起来,映得她脸颊发烫。她考上的是邻市的二本院校,学费是东拼西凑借来的,报到那天,奶奶塞给她一个布包,里面裹着二十块钱,语气生硬:“读完这一年就回来,张婶说镇上有家开超市的,儿子人品好,彩礼能给五万,够你弟将来娶媳妇。”
宿舍里,另外三个室友正围着桌子拆快递,新衣服、平板电脑堆了半张床。林晓把装着旧被褥的蛇皮袋往角落挪了挪,打开课本时,指尖不小心蹭到了扉页上的字迹 —— 那是高中班主任写的 “天道酬勤”。她知道自己的成绩在班里垫底,数学和英语更是短板,但只要一想到父母在工地搬砖的背影,想到奶奶那句 “女娃子读书没用”,她就咬着牙把台灯调到最亮,在草稿纸上一遍遍地演算习题,直到深夜。
窗外的月光透过玻璃落在书页上,林晓揉了揉发酸的眼睛,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她不能回去,不能让自己的人生困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小院里。课本上的公式虽然晦涩,但每多弄懂一个,就像在黑暗里点亮了一盏小灯,指引着她往更远的地方走。
第二章 第一次困境:学费的难题
寒假回家,林晓刚把成绩单递给父亲,就听见奶奶在院子里喊:“老张!你过来听听,隔壁家小芳要订婚了,男方给了八万彩礼!” 父亲的手顿了顿,成绩单上 “班级进步十五名” 的字样格外显眼,他却只是叹了口气:“晓啊,你奶奶说的也有道理,家里实在……”
“爸,我能申请助学贷款!” 林晓急忙打断他,声音有些发颤,“学校说贫困生能减免部分学费,我还能去兼职,肯定不会给家里添负担。” 奶奶却从屋里走出来,把手里的搪瓷碗往石桌上一墩:“兼职能挣几个钱?女孩子家早晚要嫁人,与其在学校浪费时间,不如早点找个好人家!”
那天晚上,林晓躲在房间里哭了很久。她打开电脑,在助学申请页面上一遍遍地填写信息,却因为家里拿不出完整的贫困证明而屡屡失败。就在她快要放弃的时候,辅导员发来消息,说学校有个勤工助学岗位,负责整理图书馆的书籍,每月能挣五百块。
从那以后,林晓的生活变得更加忙碌。每天早上六点起床背英语单词,上午上完课就往图书馆跑,下午整理完书籍又赶去上晚自习,晚上还要在宿舍里复习专业课。有一次,她因为太累,在整理书架时不小心摔了一跤,膝盖磕出了血,却只是咬着牙爬起来,继续把散落的书一本本放回原位。室友见她这样,忍不住劝道:“林晓,你别这么拼了,偶尔也该休息一下。” 她却笑着摇头:“我多攒点钱,就能让爸妈少累一点,也能让奶奶知道,女孩子读书也是有用的。”
第三章 课堂上的追赶
第二学期开始后,专业课的难度越来越大。每次上《高等数学》课,林晓都听得一头雾水,老师在黑板上推导公式的速度很快,她记笔记的手根本跟不上,只能课后借同学的笔记重新梳理。有一次,老师提问一个关于微积分的问题,全班只有她站在座位上答不上来,脸颊瞬间涨得通红,能清晰地听见周围同学的窃窃私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