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玫瑰与瘟疫
---
我是送错人的玫瑰,是落满尘的衣柜,是遗憾,是遗忘。
这句话,是林未晞在日记本扉页写下的自我定义。那本日记的纸张,早已被泪水浸得皱皱巴巴,如同她那颗被自责反复搓揉的心。
三年前,一场车祸带走了她年仅五岁的妹妹。
那天,本该去幼儿园接妹妹的是林未晞,她却因为一场无关紧要的约会迟到了。就是那短短的二十分钟,妹妹等不及,独自跑过马路……刺耳的刹车声,成了林未晞余生里永不消散的背景噪音。
从此,她的世界褪了色。家里妹妹的房间保持着原样,玩具散落,小裙子挂在床头,像一座精致的坟墓。
母亲终日以泪洗面,看向林未晞的眼神,悲痛深处是难以完全掩饰的怨怼。父亲则选择了沉默,家庭的气氛凝固成冰。
林未晞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岛。她辞去工作,切断与朋友的联系,像幽灵一样徘徊在家里和墓园之间。
她认为自己是家庭的瘟疫,所到之处,只会带来无尽的哀伤。她开始用最恶毒的语言诅咒自己,在日记里一遍遍描绘车祸的细节,用精神的自我凌迟来惩罚那个“失职”的姐姐。
“如果不是我,妹妹现在应该上小学了,会扎着漂亮的马尾辫。”
“我偷走了父母的快乐,我是这个家的罪人。”
“我不配得到任何美好,只配在悔恨里腐烂。”
直到她遇见了陈序。
陈序是社区新来的心理咨询师,自愿为遭遇创伤的家庭提供帮助。他像一束温和而坚定的光,试图穿透林未晞厚重的壁垒。
他耐心,包容,无论林未晞如何冷漠回避,甚至用言语刺伤他,他都未曾放弃。
他带她去散步,逼她感受阳光和微风;他听她语无伦次地讲述妹妹的点点滴滴,从不打断;他告诉她:“悲伤不需要被忘记,但活着的人有权利用力呼吸。”
林未晞冰封的心,开始出现细微的裂痕。陈序的陪伴像暖流,让她久违地感受到一丝温度。
她开始允许自己在他面前崩溃,嚎啕大哭,说出那些深埋的、连自己都害怕的阴暗念头。
陈序总是安静地听着,然后轻轻握住她颤抖的手,说:“未晞,你不是灾难,你只是一个受伤很深的人。”
爱意,在依赖与治愈中悄然滋生。林未晞贪恋这份温暖,却又无时无刻不被负罪感折磨。
她觉得自己不配拥有爱情,不配得到幸福,那是对妹妹的背叛。每一次与陈序的靠近,都伴随着内心激烈的自我审判。
转折发生在一个雨夜。林未晞无意中听到了陈序与他老师的通话。
电话那头,老师担忧地问:“那个背负着妹妹死亡阴影的女孩,她的情况是不是比想象中更复杂?这种深重的内疚感,几乎是一种精神上的瘟疫,会拖垮身边所有人。阿序,你要小心,别把自己搭进去。”
电话这头,陈序沉默了片刻,然后林未晞听到了他疲惫却清晰的声音:“我知道,老师。
她内心的创伤确实像一场顽固的疟疾,反复发作,消耗着她,也……消耗着我。有时候我看着她,会觉得那种深刻的痛苦,几乎是上帝造人时一个难辞其咎的败笔,否则为何要让一个人承受如此不公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