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可看了半天,蓝天白云的,除了几只叽叽喳喳的麻雀和偶尔路过的大雁,毛都没有。“啧,这个世界的修仙文明是不是有点过于低调了?”他暗自嘀咕。

跟着孟暖往村里走,路上墨砚忍不住又问:“孟婶,咱们村……有没有那种,就是飞来飞去的仙长啊?”他眼巴巴地看着村口那棵一看就很有年头的巨槐。这配置,简直跟他书里写的“仙长收徒”经典场景一模一样。

孟暖愣了一下,随即“噗嗤”一声乐了出来:“仙长?哈哈,你这孩子,想法可真逗!咱这归真村,都是老实巴交的种地人、打鱼郎、砍柴汉,哪来的什么仙长哦。”

她说着,伸手指了指不远处的田地,“喏,那块就是婶子我家的地,再过俩月,粟米就能收啦。”

墨砚心里顿时凉了半截,但还是不甘心地追问:“那……那有没有特别厉害的人?比如能一下子跳上房顶,或者嘴里能喷出火苗的那种?”

“喷火?”孟暖这回直接笑弯了腰,伸手揉了揉他的脑袋瓜,“哎哟喂,你这小脑袋瓜里整天都想些啥呀?能喷火的那是灶膛!”

“不过嘛,要说咱村谁最有本事,村西头的孔温大叔打鱼那是一绝,网网都不落空;还有后山住的庄遥小子,砍柴手脚麻利得很,掰那老粗的树枝子,跟咱掰断根麻花似的,轻松得很!”

孔温?庄遥?墨砚一听这名字,眼睛“唰”地就亮了!这名字听着就有隐世高人的范儿啊!他立马做出决定:“孟婶!那我就在这村口等着了!等仙长来!”

孟暖看他那一脸认真又期待的样子,也没再劝。只是叮嘱他别在太阳底下傻站着,槐树底下凉快,便先回家张罗午饭去了。

接下来连着三天,墨砚就跟村口那棵老槐树杠上了。天天天不亮就跑到树下蹲着。眼睛瞪得跟铜铃似的,死死盯着进村的那条路,生怕错过“仙长驾临”的重要剧情。

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头一天,他等来了孔温。只见这位大叔穿着粗布短褂,拎着渔网走到河边。胳膊一甩,渔网撒出去那叫一个潇洒。河里的鱼就跟排队进锅似的,乖乖往网里钻,连扑腾都不带扑腾的。

墨砚看得心痒痒,也找了根长绳子当渔网,学着样子往河里一扔——结果捞上来一大团水草。还被一只横着走的小螃蟹夹了手指头,疼得他直呲牙。

第二天,他等来了庄遥。这年轻樵夫靠着大树想打个盹,随手“咔嚓”一下,就把一根小孩胳膊粗的槐树枝给掰断了。轻松得跟掰断一根小零食似的。

墨砚觉得这肯定是武功,于是也找了根看起来细点的树枝,使出吃奶的劲儿一掰——树枝纹丝不动,他自己的老腰却先发出了抗议,“哎哟”一声就闪着了。

庄遥被他逗得哈哈直笑,一边帮他揉腰一边说:“细胳膊细腿的别瞎逞强,砍柴得顺着木头的纹理来。跟做人一样,不能硬来,得慢慢来。”

第三天,仙长的影子都没见着。只有孟暖准时送来热乎乎的馒头和粥。墨砚蹲在树底下,一边啃着馒头一边郁闷地嘀咕:“难道是我等的地方风水不对?还是说‘随身老爷爷’藏在哪个山洞里或者戒指里等着我去捡?”

蹲守计划彻底失败,墨砚决定换个思路——他记得自己写的那些修仙文里,新手村附近肯定有隐藏的“灵泉”。喝了就能洗精伐髓,脱胎换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