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他需要一笔无法用日常消费解释的、大额且指向明确的资金流动。他花了整整一天时间,设计了一个近乎完美的虚拟项目:一个旨在帮助偏远地区儿童的艺术教育公益计划。他为其创建了详细的计划书、虚假的团队背景和线上募资页面,一切看起来都像那么回事,但又经不起深究,仿佛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匆忙搭建的空中楼阁。

接着,他进行了一次关键操作:通过网上银行,向他控制的一个新开立的、看似属于该公益项目的账户,转账了五十万元。这笔转账记录,赤裸地暴露在他的银行流水里,就像黑夜中的灯塔。他赌的是,那些监视他账户变动的人,一定会对此产生极大的好奇乃至疑虑——这个被观察的“样本”,为何突然要进行如此大规模、且难以理解的“公益捐赠”?这背后是否意味着他找到了某种外界联系或支持?

操作完成后,他清除了电脑上所有关于这个虚假公益项目的创作痕迹。他知道,陷阱已经布下。剩下的,就是观察猎手的反应。他不再外出,恢复了看似“正常”的居家生活,但全部注意力都高度集中,像一张拉满的弓,感受着空气中最细微的振动。

他预料监视会加强,甚至可能迎来直接的质询。他做好了准备。

然而,他等来的却是一个完全出乎意料的信号。

第三天傍晚,他下楼取外卖时,在公寓楼下的信箱里,发现了一封没有邮票、没有寄件人信息的普通白色信封。里面只有一张纸条,上面是用打印机打出的宋体字:

“资金流向异常。解释?”

7、

没有称呼,没有落款。但这条信息本身,就让陈默的心脏狂跳起来。这不像是来自那个冷漠、高高在上的“系统”的质问,语气里反而带着一丝……急于了解情况的仓促和不解。

他捏着纸条,站在原地。裂缝,似乎真的出现了。而且,这第一道裂缝内部透出的光,似乎并非来自他预想中的方向。

那张打印的纸条在陈默指间仿佛带着灼人的温度。“资金流向异常。解释?”——这简短质问背后所透露的信息,远比他预想的更复杂。这不像系统自动发出的冰冷警告,更像是一个具体的人,因他的行动而产生了某种程度的困惑或焦虑。

这是一个风险极高的关口。回应,可能暴露自己,落入更深的圈套;不回应,则可能错失这唯一出现的、可能是裂隙的机会。赌徒的心态在此刻压倒了谨慎。他决定回应,但必须用最安全的方式。

陈默念头一起,为何是送信?之前是短信,既然如此那是不是可以推断,寄信人与短信发送人不是一伙人,这略显人性的做法那是不是就可以假设这寄信人是可沟通的反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