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
陈默的视线在手机屏幕的短信数字上来回扫视,呼吸下意识地屏住了。他关掉屏幕,深吸一口气,再次点亮。那串零依旧清晰地印在那里。一种极不真实的眩晕感包裹了他,他强行压住微微发抖的手指,几乎是凭借着本能打开了手机银行APP,一遍遍刷新,直到余额栏那串真实的数字——1,000,231.40——彻底烙进他的眼底,不是幻觉。
一种想要与人分享、确认这荒谬现实的冲动瞬间攫住了他。他几乎未经思考就拨通了一个号码,电话接通的瞬间,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声线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
“喂,我……”他开口,却猛地顿住。巨大的喜悦和一种更深层的、关于“财不外露”的警觉激烈碰撞,让他后面的话硬生生拐了个弯,“……没什么,就是问问你最近怎么样。”
电话那头传来疑惑的回应。他含糊地应付了几句,便匆匆挂断。房间重归寂静,仿佛什么特别的事都未曾发生。但只有他知道,某些东西,从他挂断电话的那一刻起,已经彻底改变了。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一种刻意的冷静支配着陈默的行为。他偿还了所有能偿还的债务,那种无债一身轻的体验切实而猛烈。他更换了已经卡顿得影响生活的手机,添置了几件像样的衣物。每一次消费确认的提示音,都像是在为他重新垒砌崩塌已久的尊严。他掌控着这笔足以颠覆他个人世界的财富,小心翼翼地,不敢让它泛起太大的涟漪。
然而,当最初物欲满足带来的暖意渐渐消退,夜晚独自一人时,那股被强行压下的不安便愈发清晰。消费带来的多巴胺开始失效,巨大的疑问浮上水面:为什么是他?这笔钱的代价是什么?它干净吗?这些问题开始啃噬他,让他在拥有这笔财富后,反而体验到一种更深的、关于来源的焦虑。他试图理清头绪,却毫无线索,只能在这种未知的等待中备受煎熬。
直到那条短信的到来。
“第一笔礼物已送达。调查开始。”
“倒计时:167小时59分。”
“失败惩罚:剥夺。”
没有多余的词汇,却字字千钧。阅读短信的几秒钟里,陈默感到一种奇异的静止:那颗因未知而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死了。但与此同时,另一种情绪悄然浮现——一种确认了自身处境后,诡异的踏实感。危机终于露出了它具体的獠牙,他反而可以从这明确的威胁开始,思考如何活下去。
游戏规则,在此刻才清晰地摆在了他的面前。
2、
阅读短信后的几分钟里,陈默感到一种奇异的静止。那颗因未知而一直悬着的心,在明确的威胁下反而沉底了。他走进厨房,给自己倒了一大杯凉水,一口气喝下,用冰冷的感官刺激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我要做什么呢?规则?对!规则。如果说“调查开始”指的是钱从哪来。那失败...夺?”这省略的宾语比直接威胁更令人不安,它精准地瞄准了人最脆弱的部分。他尝试回拨发件人号码,听筒里传来“空号”的提示音。很不幸,沟通是单向的,他只能被动接受规则。
陈默重新坐回电脑前,将转账记录的详情页逐字逐句地研究。付款方信息、交易类型、流水号……所有字段都标准得毫无破绽。专业的隐匿手段,排除了银行失误或普通诈骗的可能。焦虑开始无声地蔓延,常规手段显然是无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