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大学四年,我很少回家。寒暑假要么找借口实习,要么打工赚生活费。每次回去,都能感觉到王秀兰在这个家的地位越来越稳固,我爹妈越来越沉默,我哥则彻底成了她手里的提线木偶。老宅在他们手里,渐渐变了样,院子里堆满了乱七八糟的杂物,我爹以前精心打理的小菜园也荒芜了。

大学毕业后,我在省城找了份不错的工作,努力打拼,省吃俭用,终于在工作的第四年,用自己攒下的钱,加上一点贷款,在离老家县城不远的一个新开发小区,买了一套两居室。房子不大,但那是完全属于我自己的窝。我没跟家里人多说,只告诉我爹妈,我在外面租房子住,稳定。

王秀兰听说后,还特意打电话来“敲打”我:“哟,在城里站住脚了?我可告诉你,你在外面是死是活我们不管,但老李家这根,还得你哥来传。这老宅子,你心里可得有数,别到时候眼皮子浅,回来争抢。”

我对着电话,冷冷地回了句:“嫂子,你那点心思,还是收收吧,没人跟你抢。”

时间不紧不慢地又过了几年。我工作越来越忙,回老家的次数屈指可数。偶尔回去,能感觉到村里的气氛有些异样,总有些陌生人在丈量土地,交头接耳。关于我们这一片要拆迁的风声,像夏天的蚊子,嗡嗡地传开了,起初没人当真,后来越传越凶。

王秀兰明显坐不住了,每次我回去,她看我的眼神都多了几分警惕和探究,话里话外更是加紧了对老宅“所有权”的宣示。她开始有意无意地在我面前算账,说养大我花了多少钱,供我读书多么不容易,好像我欠了他们一座金山。

真正的风暴,在一个闷热的傍晚降临。村口的公告栏上,贴出了鲜红的拆迁公告,白纸黑字,清清楚楚,我们李家老宅所在的区域,被划入了拆迁范围,补偿方案相当优厚,按照面积,不仅能换好几套回迁房,还有一大笔现金。

消息像一颗炸雷,把整个村子都掀翻了。王秀兰更是激动得满脸通红,当天晚上,他们家那屋的灯亮到了后半夜。

第二天一早,我还在省城的公寓里睡觉,王秀兰的电话就追了过来,语气是前所未有的“亲热”:“小静啊,咱家要拆迁了!天大的好事!你赶紧回来一趟,商量商量签字的事儿!”

我握着电话,心里明镜似的。该来的,总算来了。我平静地说:“好,我安排一下时间就回去。”

周末,我开车回了老家。一进村,就感觉气氛不对。不少人家门口都聚着人,兴奋地议论着。我家老宅的院门外,停着王秀兰娘家弟弟那辆破面包车。

推开院门,院子里乌泱泱坐了一群人。我爹蹲在墙角吧嗒吧嗒抽旱烟,眉头拧成了疙瘩。我妈坐在小凳上,局促不安。我哥李大壮站在王秀兰身后,像个保镖。王秀兰则端坐在正屋门口的太师椅上,她娘家两个膀大腰圆的兄弟,一左一右站着,叉着腰,斜眼看我。那阵仗,不像是商量事,倒像是三堂会审。

“小静回来了?快坐。”王秀兰皮笑肉不笑地指了指面前一个小马扎。

我没坐,就站在院子中央,看着他们:“什么事,说吧。”

王秀兰清了清嗓子,从怀里掏出一张叠得皱巴巴的纸,展开:“还能什么事?拆迁呗!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咱们家能一步登天了!按政策,这补偿主要是看宅基地和房子。你是知道的,这老宅子,是爹妈留给你哥的,你一个出嫁的闺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