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不是针对她?是随机投放的恐怖信?她走到窗边,拉开一点窗帘,向下望去。小区里一切如常,遛狗的邻居,玩耍的孩子,没有任何异样。但一种被窥视的感觉,却像冰冷的蛇,悄悄缠上了她的脊背。
她重新坐回沙发,盯着那几行字。“生命余额不足七十二小时”、“死亡直播”……这些字眼像淬了毒的针,一下下刺穿着她强装的镇定。即使百分之九十九确定是恶作剧,那百分之一的可能性,也足以让人心惊胆战。
时间,从这一刻起,似乎开始变得粘稠而沉重。
第二章:阴影渐近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林薇是在一种焦灼不安的状态中度过的。她无法再专注于工作,那张薄薄的纸片像一块烧红的烙铁,烫得她坐立难安。她反复检查门窗是否锁好,甚至把平时不常用的卧室窗帘也拉得严严实实。
傍晚时分,苏晴打来了电话。电话里,苏晴兴致勃勃地计划着周末的短途旅行,声音清脆活泼,与林薇这边的低气压形成鲜明对比。林薇几次想把收到怪信的事情说出来,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她不想让苏晴担心,更不想破坏她的好心情。最终,她只是借口最近工作太累,婉拒了邀请。
挂掉电话,房间显得更加空旷寂静。林薇随便吃了点东西,味同嚼蜡。她打开电视,让声音充满房间,试图驱散那份令人窒息的孤独感。但新闻里播放的社会案件,电视剧里的悬疑情节,都仿佛在隐隐印证着那封预告信的真实性。
晚上九点,她决定报警。不能再独自承受这种压力了。
接电话的是个声音沉稳的年轻警官。林薇尽量清晰、客观地描述了收到匿名信件的过程和内容。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警官表示会派人过来了解一下情况。
半小时后,两名民警上门。年长一点的姓王,态度和蔼,年轻一点的姓李,负责记录。他们仔细查看了信件和文件袋,询问了林薇的社会关系、近期是否遇到什么异常情况等。林薇一一作答,但她也清楚,自己提供的信息几乎没有任何指向性。
王警官最后说:“林小姐,从目前来看,这更像是一起恶作剧或者骚扰行为。当然,我们理解你的担忧。我们会把这个情况记录在案,并加强附近区域的巡逻。建议你这几天保持警惕,尽量不要单独外出,晚上锁好门窗。如果发现任何新的可疑情况,立刻拨打我们的电话。”
民警离开后,林薇的心情并未轻松多少。官方渠道的结论在她意料之中,但“恶作剧”三个字并不能完全消除她内心的恐惧。那种被无形之手扼住喉咙的感觉,依然清晰。
这一夜,林薇睡得极不踏实。任何细微的声响都能将她惊醒。她梦见自己在无尽的黑暗中奔跑,身后有什么东西在追赶,却怎么也看不清那东西的模样。醒来时,冷汗浸湿了睡衣。
十月二十七日,星期五。
天亮后,恐惧感似乎随着光线减弱了一些,但一种更深的焦虑取而代之。时间在过去,每分每秒都在逼近那个设定的终点。林薇强迫自己像往常一样处理邮件,回复工作信息,但效率低下。
下午,她收到一个包裹,是她订购的新画笔。拆开包装时,她的手指都在微微颤抖,生怕里面又藏着什么可怕的东西。确认只是普通的画材后,她才长舒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