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宸宫·勤政殿
柳谦、杜衡与颜颂踏入勤政殿时,殿内已备好膳食。
袅袅热气从青瓷碗中升起,姜蕤正执银匙,慢条斯理地搅动着碗中的豆粥。
见三人入内行礼,她抬了抬手,玉扳指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光泽。
“三位爱卿来得正好。”她搁下银匙,瓷碗与檀木案几相触,发出清脆的声响,“陪朕用些早膳吧。”
三人闻言,慌忙又要跪拜谢恩,却听年轻帝王轻笑一声:“免了。”
“如今国库吃紧,朕这儿也不过是些清粥小菜。”
说着掀开食盒,露出几样素淡菜肴,“委屈诸位爱卿将就着用些,待填饱肚子,再议朝政不迟。”
柳谦抬眼望去,只见御案上摆着的不过是寻常百姓家的饭食:
一碟腌萝卜切得极细,半碗酱瓜泛着琥珀色,最金贵的怕就是那碟淋了香油的豆腐了。
杜衡与颜颂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诧——这般清减的御膳,别说是天子,就连寻常五品官员的早膳都比这丰盛许多。
三人心中惊疑不定,这还是以前那个动辄山珍海味的帝王吗?
不会是被什么邪祟附体了吧?又或者……这是要借机敲打他们?
银箸碰触瓷碗的声响在殿内格外清晰。
三人食不知味地咀嚼着,腌萝卜入口也没尝出个咸淡来,酱瓜的脆响在耳中更像是敲打他们的梆子。
颜颂借着低头的动作,目光悄悄掠过御座。
只见天子执起素帕轻拭唇角,玄色龙袍上金线绣制的云纹在晨光中流转,恍若真龙游走。
那从容的气度,竟让他心头莫名一颤。
待宫女们轻手轻脚撤去碗碟,殿内一时只有沉香缭绕,静的可怕。
三人不约而同地屏住呼吸,这才惊觉不知何时起,这位荒唐的天子,周身已笼罩着令人窒息的威压。
“颜爱卿。”姜蕤忽然开口,声音不疾不徐,“以为三公九卿制如何?”
话音未落,柳谦手中的茶盏微微一晃,杜衡的呼吸明显一滞。
竟然不是谈论奏章,而是直接谈论官制……这是不是起的有点高了?
颜颂强自镇定,广袖中的手指微微蜷缩。
他略作沉吟,谨慎道:“回陛下,此制沿用数百载,确有其可取之处。但……”
他抬眼直视天子,话锋一转,“权力过于集中,易生腐败;层级繁杂,难免效率低下。”
好一个直言敢谏!姜蕤眼底闪过一丝赞赏,指尖在龙椅扶手上轻轻一叩。
这声轻响却让柳谦与杜衡心头剧震,倒吸一口凉气。
两人飞快交换了个眼神——颜颂这是疯了吗?当着天子的面,这么会说,不要命了?
眨眼间,两人甚至已经想好了待会儿要以怎样的姿势跪地为他求情。
可等了片晌,御座上的天子非但没有震怒,反而脸上尽是满意之色。
柳谦心头猛地一跳:陛下莫非真的要动官制?这可不是儿戏!三公九卿牵动着多少世家大族的利益,稍有不慎便是朝野震荡!
杜衡额角渗出细汗,忽然觉得嘴里发苦。
从前总忧心陛下昏庸误国,如今却要担心陛下英明过头——这般雷厉风行(想一出是一出),叫他们这些做臣子的如何自处?
这官制改革可不是儿戏,总得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哪能......哪能像市井小儿过家家一般,说改就改啊!
正暗自焦灼间,忽然听到天子再次开口:“柳相。”
那声音不轻不重,却让杜衡心中一紧,“您老历经三朝,德高望重。朕欲革新官制,不知爱卿以为如何?”
好家伙,陛下这是彻底摊牌了,不装了。果然,他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然而柳谦却不慌不忙地整了整衣冠,躬身道:“老臣斗胆直言,官制改革关乎国本,需得慎之又慎。还望陛下三思而后行。”
杜衡紧绷的脊背终于稍稍放松,暗地里长舒一口气——不愧是三朝元老,说话就是稳妥。他悄悄给柳谦递了个赞许的眼神。
然而不等他那口气喘匀,就听御座上的天子轻笑一声:“柳相所言极是。不过......”
姜蕤修长的手指轻轻敲击龙案,“朕不止三思,已经九思过了。这官制——”她眸光一凛,声音陡然沉了下来,“非改不可。”
杜衡顿时觉得眼前一黑,仿佛已经看到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权势,正在天子这句话中土崩瓦解。
姜蕤的目光在三人面上逡巡。比起杜衡,显然她更看重柳谦与颜颂——一个直言不讳,一个刚正不阿,总而言之就是头铁,适合搞事。
而且两人都位高权重,在朝堂上拥有一定的话语权,这样的人用好了,就是改革利刃。
只要说动他们,朝堂格局就能撕开一道口子。
至于杜衡......姜蕤心中有些不以为意。
此人虽然有几分风骨,但是不多,终究难逃中庸之道。
今日召他前来,不过是充个数罢了。
若能顺势收服自然最好,若不能......她摩挲着袖中的改制方案,唇角勾起一抹几不可察的弧度。
“三位爱卿不妨先看看朕的改制方略,再作商议。”
姜蕤广袖轻拂,从中取出一卷绢帛递给三人。
这方略是她昨天批奏章的时候绘制的,只是勾勒出了个大体框架,更详细的说明她还没来得及写。不过,正好可以在接下来的商议中补全。
柳谦展开绢帛的手指微微发颤,待看清其上勾勒的三省六部架构,眼中精光暴涨。
中书决策、门下审议、尚书执行,六部各司其职——这般环环相扣的制衡之策,实乃治国良方!
他忍不住以指叩案:“妙哉!决策、审议、执行三权分立,既可防止专权,又能提升效率......”
颜颂更是拍案叫绝:“六部统辖诸司,层级简明!比之九卿互相推诿,强过百倍!”他指着兵部与户部的权责划分,激动得胡须都在颤动。
杜衡捧着绢帛,心中五味杂陈。虽不甘权势被分,却不得不承认——这三省六部制的确比旧制高明。
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互相牵制,六部统管具体事务,既免去冗官之弊,又能各尽其责。
姜蕤将三人反应尽收眼底,执起茶盏轻啜一口。茶烟氤氲中,她眼底闪过一丝笑意——这场改制,已经成功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