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还行。”我有些心不在焉,那个老妇人的话和地址像一根刺,扎在心头。
“怎么了?脸色不太好。”苏蔓关切地摸了摸我的额头。
“没事,可能就是有点累了。”我勉强笑笑,犹豫了一下,还是把今天遇到古怪老妇人的事告诉了她,省略了“凶手是我女儿”那部分,只说她指出书里有漏洞。
苏蔓听完,噗嗤一声笑了:“肯定是你的书迷啦,想引起你注意而已。那种地方的老太太,非富即贵,说不定是哪个退休的老教授,闲着没事研究推理小说呢。别瞎想。”
她的话有理有据,我也希望是自己想多了。但接下来几天,那张写着地址的便签纸像有魔力一样,不断在我脑海里闪现。老妇人那双平静到诡异的眼睛,总在我审阅稿子或与编辑通话时浮现。
一种难以抑制的冲动驱使着我。在一个下午,我借口去图书馆查资料,开车按照地址找到了那栋别墅。独门独院,绿树掩映,透着一种旧式的奢华与隐秘。我在马路对面停了很久,最终还是没有勇气去按响门铃。
又过了几天,一个快递寄到了我的工作室。没有寄件人信息。拆开,里面是一本硬壳封面的旧日记本,深蓝色,角已经磨损,散发出淡淡的樟脑丸和旧纸张的味道。
我屏住呼吸,翻开了第一页。
扉页上,用蓝色钢笔水写着一行字:“叶晴的日记,2008年。”
我的血一下子涌到了头顶!叶晴!那个失踪少女的日记?怎么会在这里?那个老妇人……她是叶晴的母亲?
我的手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几乎是屏着呼吸,继续往下翻。日记从2008年年初开始,记录着一个高中女生的日常:学习的压力,青春的烦恼,对未来的憧憬,还有一些对异性朦胧的好感。笔迹稚嫩,语言天真。
然而,随着日期接近七月,日记的色调渐渐变得灰暗。她开始提到一些莫名的恐惧,说总觉得有人跟踪她,晚上回家后背发凉。她写到一个“黑影”,但从未具体描述是谁。她也写到了班主任张建国,语气是寻常学生对老师的敬畏,甚至有一丝对他过于严厉的不满,但绝无任何暧昧或特殊情感的流露。这和我书中虚构的、充满情欲色彩的师生关系截然不同。
直到我翻到7月14日,失踪前一天的日记。
“7月14日,晴。今天终于把心里话告诉小蔓姐了,舒服多了。她真好,答应替我保密,还说明天晚上陪我一起去面对。希望一切都能顺利解决。有她在,我就不那么怕了。”
小蔓姐?
我的心脏骤然停跳了一拍。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天灵盖。苏蔓的小名,就是小蔓。除了极亲近的家人朋友,很少有人知道。
不可能!绝对是巧合!苏蔓怎么会认识叶晴?她从未提起过。2008年,苏蔓还在外地读大学,暑假或许会回来,但……
我疯了一样往前翻,寻找任何关于“小蔓姐”的痕迹。在更早的日记里,断断续续出现了一些记录。
“5月20日,在图书馆遇到小蔓姐,她帮我找了很久的参考书,还请我喝了奶茶。她懂得真多,像个大姐姐一样。”
“6月10日,心情不好,在小公园哭,又碰到小蔓姐了。她安慰我,还告诉我女孩子要坚强。她说她以前也遇到过很糟糕的事情,但都挺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