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尖划过纸张,发出沙沙的声响,那是我为自己命运谱写的战歌。
成绩出来那天,我正在菜市场帮一个摊主杀鱼,满手血腥。我用攒钱买的那个最便宜的二手寻呼机,颤抖着输入查询号码。当屏幕上显示出三门全部通过的字样时,我手里的鱼一下子掉进了水盆,溅起巨大的水花。摊主骂骂咧咧,我却什么都听不见了,眼泪混着鱼腥味糊了满脸,却是在笑。
我做到了!我真的做到了!
接下来的几年,我就是这样,一边打着几份工维持最底线的生存,一边像苦行僧一样,一门一门地攻克自考的科目。专科、本科……当我终于拿到那本沉甸甸的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时,距离我离开那个家,已经过去了整整七年。
二十二岁的苏晚,不再是那个可以被随意撕碎通知书的无助少女。七年的社会底层打磨,赋予了我坚韧的意志和敏锐的洞察力;七年的刻苦自学,则给了我系统的知识结构和思考能力。虽然我依旧一无所有,住在破旧的楼梯间,但我感觉到,我的体内,正在孕育着力量。
我决定离开这个小县城。这里留给我的,只有伤痛和压抑。我要去省城,去更大的天地闯荡!
临走前,我鬼使神差地又去了那次遇见“书店少年”的新华书店门口。书店还是老样子,只是更加陈旧了。我站在那里,恍如隔世。这七年里,我再也没有见过他,但他当年那份善意,却是我记忆中为数不多的暖色。
也许,他早就忘了那个在废车棚里狼狈不堪、在书店外踌躇徘徊的女孩了吧。
我深吸一口气,转身走向长途汽车站。背包里,只有几件洗得发白的衣服和那本改变我命运的毕业证书。前途未卜,但我心中充满希望。
省城的机会果然多得多,但竞争也无比激烈。一个自考本科的学历,在人才市场并不占优势。我住过最便宜的地下室,吃过整整一个月的清水挂面,投出的简历大多石沉大海。
最后,我勉强进入一家刚起步的小型互联网公司做销售。之所以选择销售,是因为这行门槛相对低,更重要的是,收入直接和能力挂钩,够拼,就有无限可能。
我比任何人都拼。每天第一个到公司,最后一个离开。别人打一百个推销电话,我打三百个。别人拜访五个客户,我拜访十个。我被人无数次拒绝、嘲讽、甚至轰出门外,但我从不气馁。我把每个客户当成老师,总结话术,研究产品,分析市场。
我身上那股不服输的韧劲,和对机会的极度渴望,让我很快就在销售岗位上崭露头角。业绩节节攀升,从销售助理到销售冠军,再到销售主管……我只用了两年时间。
这期间,我几乎没有个人生活。所有的精力都扑在工作上。我像一块贪婪的海绵,疯狂吸收着一切能学到的知识:市场营销、企业管理、资本运作……我知道,销售做得再好,也只是个高级打工仔。我的目标,远不止于此。
命运的转折点,发生在我二十四岁那年。我所在的公司因为经营不善,面临倒闭。老板准备低价转让。一个大胆的念头在我心中升起——接手它!
我拿出了工作以来所有的积蓄,那是一个在很多人看来微不足道的数字,又凭借这几年积累的人脉和让人信服的业务能力,说服了两个同样有野心的同事入股,并艰难地说服了一位之前合作过的客户,争取到了一笔小额的天使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