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同——短会面——背书
出席——陪同——签字
“看到了吗?它们不是单词,而是句子。”周琳兴奋地说,“有人在用‘正常的工作场景’来代替真正的交易暗号。”
梁辰仔细看去,果然如此。这些“句子”,如果换一种角度理解,便成了一种规则:
出席 = 站台
陪同 = 介绍
审核 = 默许
背书 = 最终确认
他脑海里逐渐浮现出一张巨大的网络。每一次备注,其实都是一次“信任链”的传递。
而这一切,都被巧妙地隐藏在最平常的日常语境里。
“可有一个人例外。”周琳指着屏幕,“张牧。”
梁辰猛地抬头。
周琳的眼神里带着复杂:“在所有的链条里,他的名字从不直接出现。但如果你把这些‘句子’串联,会发现几乎每一条链条都在某个节点上拐弯,而那个节点对应的事件背景,几乎都和他有关。”
梁辰沉默良久,缓缓吐出两个字:“仲裁者。”
夜里,梁辰独自回到住处。刚把门关上,手机便震动了一下。
屏幕上是一条新短信:
“别再解码了。有人在看着你。”
紧接着,是一张照片。照片里,正是他和周琳在夜市摊上喝酒的场景。
梁辰的心猛然一紧,指尖冰冷。
那一刻,他意识到,这场游戏远比他想象的危险。
夜风猎猎,路灯在地面投下一圈圈昏黄的光晕。梁辰站在窗前,手里转动着一枚黑棋子。棋子在掌心里滚动,发出细微的摩擦声。
手机上的那张照片,让他彻夜未眠。
继续解码,他们随时能看穿;停止调查,他将永远失去答案。
两条路都危险。于是,他想起了一个更激进的办法——主动设局。
次日清晨,周琳刚到办公室,就见梁辰正凝神写着什么。
“你这是?”她疑惑。
梁辰抬头,眼神锐利:“我们不能总是被动挨打。既然他们在暗处盯着我们,那就该试试他们会不会咬钩。”
“你的意思是?”
“制造一个假的信号,放进账目里。”梁辰缓缓开口,“假装我们解读出某个‘关键人物’,看看暗中人会不会有反应。”
周琳眼睛一亮,随即又露出担忧:“这很冒险。若他们看穿了呢?”
梁辰摇头:“真正的局,不在真假,而在对手愿不愿意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