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一个僻静路口突然变道,对方也随之变道。再一次变道,对方依旧跟上。
梁辰心头一沉。
他迅速拐进一条窄巷,踩下刹车,关掉车灯。几秒钟后,那辆车缓缓驶过巷口,停顿了一瞬,随后扬长而去。
昏黄的路灯下,梁辰望着远去的尾灯,脸色冷峻。
果然,有人已经注意到他了。
回到住处,他把灯关掉,只留一盏台灯。棋盘摆在桌上,黑白子错落。他盯着那局“未完的棋”,仿佛又看见许庚的眼神。
“仲裁者,张牧……”他低声念叨,手指轻轻落下一子。
棋声清脆,却在寂静的屋子里显得格外刺耳。
这盘棋,才刚刚开始。
清晨的阳光透过办公室的百叶窗,落在文件堆叠的桌面上。梁辰坐在椅子上,手里翻动着厚厚的财务账簿。他的眼睛没有聚焦在数字上,而是像在凝视一盘暗棋。
昨夜的尾随,让他心底更加确信:有人在监视他的每一步。
周琳拎着一杯咖啡推门而入,神情比往常更加凝重。
“我昨晚没睡好。”她把咖啡放下,打开笔记本电脑,“我把那些账目重新整理了一遍,用最简单的统计法筛选高频词。”
梁辰抬头,看着屏幕。一个个词汇被标亮:
出席(21 次)
陪同(19 次)
审核(17 次)
背书(11 次)
周琳说:“如果这只是普通备注,不可能出现这种频率和规律。尤其是‘背书’这个词,几乎从不在正式文件里出现。”
梁辰点点头:“所以你怀疑它们是一种暗语?”
“更像是一种标记。”周琳皱眉,“我尝试把出现次数作为数字,把日期当作坐标,拼凑后发现,它们对应的顺序,和某些人的履历轨迹完全重合。”
她点开另一张图表,红线和蓝点勾勒出一条轨迹。
梁辰的眼神陡然一紧。那条轨迹,几乎完整描绘了某位厅级干部的升迁路线。
“所以,这些账目不是在记钱,而是在记人。”他低声道。
忙到傍晚,两人走出大楼时,夜色已经吞没了街道。周琳忽然提议:“不如吃个夜宵吧?整天泡在数字里,我快要窒息了。”
小城的夜市热闹非凡。炭火上烤串滋滋作响,油烟和香料的味道混杂在一起。周琳随意坐下,点了一大堆烤串和啤酒。
“没想到你还会来这种地方。”梁辰有些意外。
“为什么不会?”周琳撇撇嘴,举起酒杯,“我又不是数字机器。白天盯着账目,晚上不放松一下,早晚疯掉。”
她笑着喝了一口啤酒,灯光映在她眼里,闪出一丝倔强的光芒。
梁辰静静看着,心里突然生出一种异样的感受。这个看似冷峻、逻辑缜密的女人,也不过是个普通人,有母亲需要守护,有情绪需要释放。
“你在想什么?”周琳盯着他。
梁辰摇头,轻轻一笑:“在想这盘棋。”
第二天,两人继续分析数据。周琳忽然把手拍在桌上:“我发现了一个更大的问题!”
“什么?”梁辰被她的语气惊动。
“这些备注里的词语,不仅仅是高频。它们的组合,几乎就是一段‘日常对话’的缩影。”
她把几组条目排列出来:
出席——审核——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