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入局:被“高奢神话”喂大的野心
2024年深冬,上海恒隆广场旁的小巷里,我抱着最后一箱文件站在“奢品汇”的卷帘门前,看着物业贴上封条的瞬间,指尖的香烟烫得生疼。六年创业生涯,从手握千万资金的意气风发,到负债数百万的狼狈退场,那些曾以为的“行业风口”,终究都成了吞噬我的陷阱。
故事要从2018年说起。那时我在一家高端百货做招商经理,每天和LV、Gucci的区域经理打交道,见证着专柜前排长队抢热门包的盛况。有次陪爱马仕经理吃饭,他酒后吐真言:“你知道吗?我们经销商拿包成本6.8折,热门款溢价翻倍卖,一年赚的比你十年工资都多。”
这话像颗种子,在我心里疯长。彼时正是奢侈品市场爆发期,海南离岛免税额度连年提高,成都、杭州等二线城市的销售额增速远超北上广 。身边有朋友做代购起家,朋友圈天天晒劳力士、香奈儿的成交记录,配文不是“今日溢价3万出”就是“现货秒发”。我托人算了笔账:在二线城市核心商圈开家200㎡的集合店,租金每月26万,装修300万,首批库存800万,加上人力和备用金,启动资金差不多要1500万。我把父母留下的两套房产抵押,又找朋友凑了500万,凑够了这笔“入场费”。
找货源成了第一道坎。我最先瞄准LV、爱马仕这些顶奢品牌,却发现根本碰不到授权的边。品牌方明确表示,只做直营店或给有十年以上奢侈品运营经验的经销商 ,像我这样的新手连递交申请的资格都没有。托关系找到一位Coach的区域总监,他坦诚相告:“就算是我们这种开放特许经营的品牌,也要求申请人有5000万以上的流动资金和成熟的客户资源。”
碰壁数次后,我遇到了自称“品牌代工厂直供”的张老板。他在广州白云皮具城有个“高端展厅”,5楼的档口摆满了Prada、Gucci的包包,号称“原厂皮料,专柜难辨” 。他拍着胸脯保证:“这些都是‘原单尾货’,海关扣下来的,绝对正品,支持中检鉴定。”我半信半疑,拿了一只LV Neverfull去做鉴定,中检报告显示“符合正品工艺特征”——后来我才知道,那是用正品配件拼接的“改制包”,鉴定机构也被他买通了。
张老板给的“拿货价”确实诱人,比专柜低40%,还承诺卖不完可退换。我一口气拿了300万的货,涵盖了LV、Gucci、Prada等多个品牌的热门款。2019年3月18日,“奢品汇”开业,红绸剪断时,我看着展厅里络绎不绝的客人,以为自己真的踩准了风口。当天就卖出3只包,其中一位富太太花8.8万买了只香奈儿Classic Flap,临走时说“比专柜排队省心多了”。我当晚请员工吃饭,喝到微醺时盘算:照这势头,两年就能回本。
但现实的耳光来得比想象中更快。开业一周后,那位买香奈儿的富太太找上门,手里拿着中检的复检报告,上面写着“五金配件非原厂,判定为仿品”。她当场摔包怒吼:“你们这是诈骗!我要去工商局举报!”我赶紧联系张老板,却发现他的档口已经人去楼空,微信也被拉黑了。后来才知道,白云皮具城5-11楼的“高端展厅”全是高仿窝点,报价能翻3-5倍,专坑我这种新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