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我总结出一套“报价公式”:(材料成本+人工成本+交通成本)×1.3+调试费+应急预备金。材料成本要多算10%,防止涨价;人工按每天八百算,低于这个价坚决不接;应急预备金不能省,万一出点意外能兜底。可即便这样,还是有甲方觉得贵,宁愿找报价低的“游击队”,最后出了问题再来找我擦屁股,还想少给钱。
4 合同:一张废纸与满纸陷阱
做私单的人大多对合同不重视,要么觉得“都是熟人,不用签”,要么签的是甲方拟的“霸王合同”,最后出了纠纷,合同要么是废纸,要么全是坑。我前三年接私单,只签过两次正式合同,两次都吃了亏,后来才明白,合同不是约束对方,而是保护自己。
2020年接的第一个“大活”,是为一家五金加工厂做自动化生产线改造,报酬五万块。甲方是个“爽快人”,说“不用签合同,我还能赖你钱?”我信了,只写了张简单的收据,注明“收到五金厂预付款一万,完工付清尾款四万”。
施工到一半,甲方突然要求改方案,把原来的气缸推送改成伺服电机驱动,说“这样效率高”。我核算后说要加一万五的成本,甲方答应了,说“完工一起给”。等我累死累活改完,甲方却不认账:“当时说的是顺便改,怎么还要加钱?你这是坐地起价。”
我拿不出证据,只能跟他吵,他却拿出那张收据:“上面只写了五万,你要多要钱就是违约。”我气得要拆设备,他却报警说我“敲诈勒索”。警察来了也没办法,说没有合同,只能协商。最后协商的结果是,甲方再给五千,总共给五万五,我亏了一万块的材料钱。
吃了这次亏,我再接活必签合同,可没想到甲方的合同全是陷阱。2022年接了个小区充电桩安装的活,甲方拟的合同里写着“验收合格后付清尾款”,却没写“验收标准”。我按国家规范安装完,甲方却说“充电桩离居民楼太近,不符合我们的要求”,要求整改。我找了住建部门的文件给他看,说距离符合规定,甲方却耍赖:“我们的标准就是离楼十米,你不改就不给尾款。”
合同里没写验收标准,我有理说不清,只能额外花八千块挪位置。整改完要尾款,甲方又说“要等使用三个月没问题再给”,合同里根本没提“三个月试用期”,可他拿着合同说“上面写的‘验收合格’,我们认为使用三个月才算合格”。我去咨询律师,律师说合同条款模糊,打官司也未必赢,最后只能认栽,等了三个月才拿到尾款。
还有些合同藏着“责任陷阱”。有次接了个厂房电路维修的活,合同里写着“维修期间若发生设备损坏,由乙方承担全部责任”。我维修时很小心,可完工后甲方说一台电机坏了,说是我“接线错误导致的”,要我赔两万块。我查了电机的损坏痕迹,明明是老化烧毁,跟维修没关系,可合同里写得清清楚楚,甲方拿着合同威胁我,要么赔钱,要么不给维修费。最后我赔了八千块才了事,维修费只拿了三千。
更狠的是“付款陷阱”。甲方会在合同里写“预付30%,完工付50%,质保期结束付20%”,看着很合理,可质保期动辄一两年,到期后甲方要么失联,要么找各种借口扣质保金。2023年接的一个食品厂的项目,质保金一万块,一年后我找甲方要,甲方说“有个传感器坏了,你换了再给”。我花两百块买了传感器换上,甲方又说“还有个接触器接触不良”,摆明了不想给。我懒得折腾,最后质保金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