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默知道,光有技术还不够,他需要一个机会把技术变现,让市场看到这个系统的价值。但他没有资金,没有团队,甚至连一个像样的办公场地都没有。
就在这时,他在一个行业交流群里看到了一条求助信息。一家名叫“惠民超市”的线下连锁超市,因为客流量不断下滑,濒临倒闭,老板王惠民急得团团转,想找技术公司开发一套智能导购系统,却因为预算有限,被十几家公司拒绝了。
林默眼前一亮。这正是他的机会。虽然惠民超市规模不大,预算也低,但这是一个绝佳的实践案例。如果能成功救活惠民超市,他的智能交互系统就能在行业内打响名气。
他立刻联系了王惠民,说明了自己的情况和系统的优势。王惠民一开始并不相信这个连公司都没有的年轻人,直到林默带着电脑,现场演示了智能交互系统的功能。
当看到系统能够根据顾客的年龄、性别、购物习惯,主动推荐合适的商品,还能通过语音对话解答顾客的各种疑问时,王惠民的眼睛亮了起来。他当即拍板:“小林,我信你!这个项目交给你做,预算我尽量给你凑,只要能救活我的超市就行。”
林默没有让王惠民失望。他带着自己开发的系统,进驻惠民超市,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完成了系统与超市POS机、商品数据库的对接,并对超市员工进行了简单的培训。
系统上线的第一天,效果就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以前,顾客进店后往往不知道该买什么,需要找员工咨询,而员工有限,常常顾不过来。现在,顾客只要对着手机上的小程序说话,或者在超市的智能导购屏前停留片刻,系统就会主动提供帮助。
一位大妈想买降压药,刚在导购屏前说“我想买降压药”,系统就立刻推荐了几款适合她的降压药,并详细介绍了药效和价格。大妈高兴地说:“这个东西太方便了,比问员工还清楚!”
还有一位年轻妈妈带着孩子来买奶粉,系统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体质,推荐了最合适的奶粉,还提醒她搭配购买婴儿辅食和纸尿裤,一站式解决了她的购物需求。
仅仅一个星期,惠民超市的客流量就比之前增加了50%,销售额也提升了30%。一个月后,客流量翻了3倍,销售额更是增长了一倍多,濒临倒闭的惠民超市彻底活了过来。
王惠民对林默感激涕零,不仅按照约定支付了全部开发费用,还主动帮他介绍客户。“小林,你这个技术太牛了!我认识几个开实体店的朋友,他们也都有类似的需求,我已经把你推荐给他们了。”
林默的名字,第一次在本地的实体零售行业传开了。越来越多的线下门店来找他合作,有服装店、餐厅、药店,甚至还有健身房。林默一个人忙不过来,他租了一个小小的办公室,招聘了两个志同道合的大学同学,正式注册了自己的公司——“默创科技”。
公司虽然小,但凭借着领先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很快就在行业内站稳了脚跟。林默知道,这只是他逆袭之路的第一步,他的目标,是让“默创科技”成为行业的领导者,让那些曾经看不起他的人,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