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推开几乎没动过的晚餐,起身走向卧室,留给我一个冰冷的背影。空气中弥漫着压抑的硝烟味,往日温馨的晚餐,变成了一场难堪的对峙。
那一刻,我清楚地意识到,言语已经苍白无力。我需要证据,要么彻底打消我这该死的多疑,要么……亲手敲碎这自欺欺人的幻象。
机会来得让我自己都感到悲哀。第二天傍晚,她在洗澡,她的私人平板就放在客厅茶几上,屏幕因为新消息提示而亮起。我知道密码,是我们初遇那天的日期。曾经,这是属于我们之间甜蜜的默契象征。
我的手心在冒汗。窥探隐私是卑劣的,但被欺骗、被蒙在鼓里像个傻子一样的感觉,更让我窒息。深吸一口气,我点开了那个闪烁的图标。周屿的头像跳了出来。
聊天记录像一把冰冷的匕首,精准地捅进了我的心脏。
前面的工作讨论还算正常,越往后,越变味。周屿开始分享个人心情:
周屿:“沈总,今天又被部门经理批评了,说我方案不接地气。可能我真的太幼稚了吧,只有您愿意给我机会,理解我的想法。”
沈清澜:“保持你的锐气,但也要学会融入团队。” (还算正常)
周屿:“嗯!我会努力的!沈总,您今天开会时气场好强,但我看到您揉太阳穴了,是不是又头疼了?要多注意休息啊,公司离不开您,……也有人会心疼的。” (最后一句,暧昧得刺眼)
沈清澜:“谢谢。” (一个简单的谢谢,没有否定“心疼”)
再往上翻:
周屿:“沈总,看到林先生来接您下班了,你们站在一起真是郎才女貌。真羡慕林先生,可以这么理所当然地站在您身边。像我这样的人,能远远看着您,得到您一点指点,就已经很知足了。”
这段话,让我的血液几乎凝固。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关心,这是以退为进的绿茶伎俩,是精心算计的挑拨!
而最让我浑身发冷的是沈清澜的回复:
沈清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做好你该做的,别想太多。”
告诫?还是纵容?她没有严厉斥责他越界的比较和酸溜溜的语气,反而用一种近乎安抚的、“上位者”的口吻! “别想太多”,更像是一种默许,默许他可以有“想法”,只是暂时要克制。
我的手指颤抖着,继续向上滑动。然后,我看到了那句彻底将我打入冰窟的话。
是在周屿又一次表达崇拜和自怜后,沈清澜罕见地回复了一段稍长的话:
沈清澜:“周屿,你和景深是完全不同世界的人。他代表的是稳定和秩序,而你的出现,带着一种……不顾一切的冲动,这很特别。在某些时刻,这种‘特别’甚至能让人忘记固有的轨迹。”
“特别”。
这个词,曾经是她的世界里,贴在我身上的专属标签。如今,她却如此轻描淡写地用在了一个出现不过数月、心机深沉的年轻人身上!她甚至承认,这种“特别”能让她“忘记固有的轨迹”——我们二十多年共同构建的、即将步入婚姻的轨迹!
原来,我不是多疑。原来,我所以为的坚不可摧,早已从内部被一点点腐蚀。我不是被一个强大的对手击败,而是被一种看似无害的、“特别”的新鲜感,和我最爱的人那份轻而易举的动摇,彻底否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