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后,柳氏的咳嗽明显减轻了,脸色也红润了些。她拉着我的手,眼眶通红:“欢儿,你这孩子,落水后像是开了窍一样,娘不知道该怎么谢你……”
“娘,咱们是一家人,谢什么。”我笑着说,“不过,苏家坞太小了,咱们要想好好过日子,得去汴京。”
汴京,北宋的都城,那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也是机遇与危险并存的地方。我知道,宣和二年距离靖康之耻只有四年,我必须在这四年里积累足够的力量,不仅要保护自己和母亲,还要尽量改变些什么。
柳氏虽然有些犹豫,但还是相信我,点了点头:“好,娘听你的,咱们去汴京。”
收拾好简单的行李,卖掉了苏家坞的院子,我们带着卖院子的三十贯钱和之前剩下的十几贯,坐上了去汴京的马车。
一路颠簸,终于在三天后抵达了汴京。站在高大的城墙下,看着来来往往的车马、穿着各式服饰的行人,听着街边小贩的叫卖声,我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这就是北宋的汴京,繁华背后,藏着即将到来的浩劫。
我们在汴京南城找了个小院子住下,这里靠近汴河,人流量大,适合做生意。我考察了几天市场,发现汴京的果子铺虽然多,但种类单一,大多是蜜饯、蒸糕之类的,口感也比较甜腻。
我灵机一动——我可以开一家新式果子铺!结合现代的甜品理念,改良北宋的果子,比如做分层的奶冻果子、夹馅的酥皮果子,再用新鲜的水果做装饰,肯定能吸引顾客。
说干就干,我用二十贯钱租了个临街的铺子,简单装修了一下,挂上了“清欢果子铺”的招牌。又雇了两个手脚麻利的妇人做帮工,春桃负责收钱和招呼客人。
开业第一天,我推出了三款主打果子:
1. 椰香奶冻糕:用牛乳熬制,加入少量椰浆(从西域商人那里买的),冷却后切成小块,上面撒上杏仁碎,口感嫩滑,带着淡淡的椰香。
2. 莓果酥皮卷:用千层酥皮包裹着新鲜的草莓和蓝莓(汴京的水果铺有卖),烤好后刷上一层蜂蜜,外酥里嫩,酸甜可口。
3. 桂花糯米糍:用糯米粉做皮,包上豆沙馅,滚上桂花碎,软糯香甜,带着桂花的清香。
为了吸引顾客,我搞了个“买二送一”的活动,还让帮工拿着试吃盘在街边免费试吃。
一开始,大家只是好奇地围观,没人敢尝试。直到一个穿着锦缎衣服的小姐带着丫鬟走了过来,她是隔壁绸缎庄的老板娘,姓周。
“这是什么果子?看着倒新鲜。”周小姐拿起一块椰香奶冻糕,尝了一口,眼睛一亮:“嗯!这口感真特别,不像别的果子那么甜腻,好吃!”
有了第一个顾客,后面的人也跟着围了上来。试吃过后,大家都赞不绝口,纷纷掏钱购买。不到一天,准备的果子就卖光了。
接下来的几天,“清欢果子铺”的名声越来越大,每天都挤满了顾客,甚至有官员家的夫人专门派丫鬟来买。
可就在生意越来越好的时候,麻烦来了。
这天,铺子刚开门,一群地痞就闯了进来,把桌子掀翻,果子扔了一地。为首的是一个满脸横肉的男人,他是街对面“王记果子铺”的老板王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