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这燕窝粥里,掺了极微量的寒性药材,长期喝下去,会损伤脾胃,让人日渐虚弱,最后看起来像是病死的。

原主之前总说头晕乏力,恐怕就是拜这“好心”的燕窝粥所赐。

沈清辞垂下眼,避开那勺粥,声音带着哭腔:

“妹妹,我……我现在还恶心,喝不下……”

沈芳柔眼底闪过一丝失望,柳氏却立刻打圆场:

“喝不下就先放着,等饿了再喝。辞儿,你好好休息,娘和芳柔就不打扰你了。”

两人走后,沈清辞才敢睁开眼,眼底的怯意褪去,只剩下冰冷的杀意。

她看向青儿:“把那碗燕窝粥倒了,倒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别留下痕迹。”

青儿虽然疑惑,但还是照做了。

等她回来,沈清辞又道:“青儿,你去查查,负责给我送饮食的张嬷嬷,最近和二小姐那边有没有往来。”

张嬷嬷是柳氏的陪房,一直负责沈清辞院子里的饮食,原主的饮食有问题,张嬷嬷绝对脱不了干系。

青儿应声而去,沈清辞则靠在床头,梳理着原主的记忆。

镇国侯府看似风光,实则暗流涌动。

柳氏的娘家是礼部侍郎,手握部分话语权,赵珩想要争夺太子之位,自然要拉拢柳家。

舍弃原主这个没了母家支撑的嫡女,转而和沈芳柔联姻,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可他们千不该万不该,把原主推下江,还让她这个来自现代的法医占了身子。

沈清辞摸了摸枕头,她悄悄拿出来,是一个小巧的银簪,簪头刻着“辞”字,是原主生母留下的遗物。

她握紧银簪,冰凉的触感让她更加清醒。

“娘,您放心,女儿不会让您白白受委屈的。”

第二章

三日后,沈清辞的“病情”渐渐好转,能下床走动了。

柳氏又来看过几次,见她依旧怯生生的,对之前落水的事只字不提,便渐渐放下了戒心。

只当她是吓破了胆,不敢追究。

青儿也带来了消息:“小姐,奴婢查清楚了,张嬷嬷每个月都会去二小姐的院子里好几次,每次都带着一包东西,听说是二小姐赏的点心。

可奴婢觉得不对劲,张嬷嬷每次回来,给您准备的饮食就会更清淡些,甚至有时候还会少一顿。”

“果然是她。”

沈清辞坐在窗边,手里拿着一本书,看似在看,实则在思考对策,“张嬷嬷是柳氏的人,直接动她,会打草惊蛇。

我们得借别人的手,除掉她。”

青儿疑惑:“借谁的手?府里除了老夫人,没人敢得罪夫人啊。”

沈清辞抬眼,看向院外。

老夫人是侯府的定海神针,也是原主生母的亲姑母,只是早年丧子,心灰意冷,常年在佛堂礼佛,不管府中事务。

但她对原主,总归是有些心疼的。

“老夫人。”

沈清辞道,“明天是初一,按规矩,我们要去给老夫人请安。到时候,就看张嬷嬷的‘表现’了。”

第二天一早,沈清辞穿着一身素色的襦裙,由青儿搀扶着,慢慢走向老夫人的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