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道士说我貌美如花的妻子是妖怪,吸我精气。
妻子说道士要谋害我,因我命格不常见。
我到底该信谁?
2
暮色四合,秦淮河畔的灯火渐次亮起,我独坐书斋,望着窗外细雨蒙蒙,手中捧着半卷《南华经》,心思却飘向了远方。
我叫柳文远,江宁府一名寻常书生,每日与诗书为伴,过着清贫却平静的生活。
这样的日子,原本我以为会持续一生,直到那个春日的午后。
那日,我正在书斋整理古籍,门外忽然传来轻柔的叩门声。
开门一看,一位白衣女子倒在门前,衣衫被雨水打湿,面色苍白如纸。我连忙将她扶进屋内,煮了姜汤,细心照料。
她自称白素,来自北方,家乡遭了灾,一路南下来投亲,不料亲戚早已搬离,无处可去。说话时,她眼中含泪,如梨花带雨,我见犹怜。
三个月后,我们成了亲。白素不仅貌美,更是一位贤妻。
她擅长女红,能烹一手好菜,甚至略通文墨,常与我吟诗作对。我原本清冷的书斋,因她的到来而充满生机。
她总是微笑着将我最爱的茶端到案前,轻轻为我磨墨,在我读书至深夜时,默默为我披上外衣。
3
一年后,我们的儿子柳明出生了。这孩子生得眉清目秀,聪颖异常,三岁便能背诵《千字文》,五岁已能作诗。
我常常抱着他,教他认字读书,白素则在一旁含笑看着我们父子。这样的幸福,让我时常觉得不真实,仿佛置身梦境。
然而,平静的生活在儿子七岁那年被打破了。
那日,我前往城外寺庙为一位故去的友人抄经祈福。
归途中山雨突至,我躲进一间破旧道观避雨。观内昏暗,蛛网纵横,唯有一盏油灯摇曳,映出一道瘦长的人影。
“居士面相不凡,却隐隐有黑气缠绕。”一个沙哑的声音从暗处传来。
我定睛一看,是一位身着破旧道袍的老者,须发皆白,面容枯槁,唯有一双眼睛锐利如鹰。
“道长说笑了,我一介书生,何来黑气缠绕?”我拱手道,心中不以为然。
那道士却突然上前,紧紧盯着我的脸,神色凝重:“居士家中可有异样?或是……有非常之人?”
他这一问,我心中不由一惊。白素的确非同寻常,她七年如一日的美貌,从不生病的身体,还有那偶尔显露的、远超常人的敏锐感知。
道士见我神色动摇,低声道:“贫道云阳子,游历四方,专除妖邪。观居士印堂发黑,精气亏损,必是身边有妖物作祟,吸你精气。”
我摇头笑道:“道长多虑了,内子只是寻常女子。”
云阳子冷笑一声:“寻常女子?怕不是狐妖幻化,迷人心智。
你若不信,可将此符藏于她枕下,三日内必现原形。”
他从袖中取出一道黄符,塞入我手中。我还欲推辞,他却转身隐入暗处,消失不见。
雨停后,我怀着满腹疑虑回到家中。白素如往常一样迎上来,为我更衣备饭,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看着她温柔的笑脸,我暗骂自己多疑,将那道符咒藏于书箱底层,决定不再理会。
然而,随后的日子里,我开始注意到一些不寻常的细节。
白素从不食蒜韭之类辛辣之物,家中也从不饲养犬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