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灵堂设在老宅的堂屋,一口厚重的柏木棺材停在正中,前面摆着供桌,上面立着李老爷子的遗像。照片里的他穿着中山装,头发梳得整齐,嘴角微微上扬,像是知道什么别人不知道的秘密。香炉里的三炷香已经烧了一半,青烟袅袅上升,在闷热的空气中划出曲折的轨迹。

李文渊站在棺材旁,接受着前来吊唁的乡亲们的慰问。他四十出头,在北京做了十几年出版编辑,此刻穿着一身临时买来的黑色西装,感觉全身都被束缚住了。这身打扮在这南方小城的七月夏天里,简直是一种酷刑。

“文渊啊,节哀顺变。”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拄着拐杖走来,双手握住李文渊的手,力道出奇地大,“老爷子走得安详,是福气。”

李文渊勉强挤出一丝笑容,点头致谢。他认出这是镇上文化馆的老馆长,父亲生前的老棋友。这样的场面话他今天已经听了无数遍,每听一次,就感觉离真实的悲伤更远一些。

妹妹李文娟悄悄走过来,递给他一瓶冰水:“哥,擦擦汗吧,你衬衫都湿透了。”

李文渊接过水瓶,冰凉的触感让他稍微清醒了一些。他看着妹妹,李文娟眼里布满血丝,但举止依然得体周到。从小到大,她总是更懂得如何在这种家族场合中表现得体,而李文渊永远是那个格格不入的人。

“守夜安排好了,今晚你、我,还有堂叔家的志强一起。”文娟低声说,“爸生前最喜欢志强,说他懂规矩。”

李文渊点点头,没说什么。父亲生前是镇上公认的“礼数先生”,红白喜事都少不了他主持。如今他自己走了,自然会有无数双眼睛盯着,看他的子女能否把这场丧事办得体面。

傍晚时分,吊唁的人渐渐散去。李文渊站在老宅门口,望着远处蜿蜒的江水。这座名为“临江”的小城变化很大,高楼拔地而起,但老城区还保留着几十年前的样子。他们家这座祖传的老宅,在一片新建筑中显得格外突兀。

“文渊,进来吃饭了。”堂叔在屋里喊道。

晚饭是简单的素面,按照习俗,守夜前只能吃清淡的食物。三位守夜人——李文渊、李文娟和堂叔家的儿子李志强围坐在厨房的小桌前,默默地吃着。

李志强比李文渊小七八岁,在镇上开了家小超市,为人活络,是那种在哪儿都能吃得开的人。他和李文渊从小就不太对付,两人仿佛活在不同的世界里。

“伯父的寿衣是我帮着穿的,很整齐。”李志强打破沉默,“殡仪馆的人都说,很少见到这么讲究的老人了。”

李文渊嗯了一声,继续吃面。他知道李志强话里有话——你这个当儿子的不在身边,都是我这个侄子在操心。

“爸一辈子讲究,走也得走得体面。”文娟打圆场道,“多亏了志强忙前忙后的。”

饭后,三人回到堂屋准备守夜。棺材前的长明灯微微摇曳,文娟走过去拨了拨灯芯。按照传统,这盏灯要一直亮到出殡,象征着死者在通往另一个世界的路上不会黑暗。

“我们这里守夜的老规矩,不能睡觉,不能娱乐,要有人一直守着香火不断。”李志强说着,看了眼李文渊,“大哥在北京待久了,可能不记得这些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