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归乡
民国二十三年,秋,赣北山区。
火车在暮色中喘着粗气,停靠在邵州这个简陋的站台。顾云舟提着藤箱,随着稀疏的人流走下火车。站台上灯光昏黄,人影幢幢,夹杂着浓重的方言吆喝声,空气中弥漫着煤烟、汗水和一种南方特有的潮湿霉味。他深吸一口气,这熟悉又陌生的气息,将他拉回了阔别七年的故土。
他是北平师范大学的学生,本应在象牙塔里钻研学问,却因一封加急电报,不得不中断学业,星夜兼程赶回。电报是族里一位叔公发来的,字迹潦草,语焉不详,只说“家中有异,父病笃,速归”。
“异”?什么异?父亲顾翰章,是邵州有名的饱学之士,虽守着祖业,却非顽固守旧之人,何以会用这样一个模糊而沉重的字眼?云舟心中惴惴,一种不祥的预感如同站台上氤氲的雾气,缠绕心头。
顾家老宅不在邵州城内,而在城西三十里外的顾家坳,一个深藏在群山褶皱里的古老村落。雇了一辆颠簸的马车,车夫是个沉默寡言的黑瘦汉子,听说要去顾家坳,侧目打量了云舟几眼,眼神里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忌惮。
“后生仔,这时候回顾家坳做乜嘢?”车夫操着浓重的土音问道。
“家父病重,回来探望。”云舟答道。
车夫不再说话,只是扬鞭催马,车轮碾过崎岖的山路,发出单调的吱呀声。天色迅速暗下来,两旁的山峦在暮霭中变成巨大的、沉默的黑影,仿佛蛰伏的巨兽。远离了城镇的灯火,山野的夜显得格外深邃、纯粹,只有马蹄声和偶尔传来的几声不知名鸟兽的啼叫,更添寂寥。
云舟靠着车厢,望着窗外掠过的模糊树影,童年关于顾家坳的记忆碎片般涌现。青石板路,鳞次栉比的青瓦老屋,村口那棵据说有数百岁的巨大樟树,还有……那些口口相传的、关于山林的古老禁忌和模糊传说。其中,似乎有一个关于“山魈”的说法,大人们常用来吓唬夜里哭闹不肯睡觉的孩子:“再哭,山魈就来把你背走了!”那“山魈”具体是什么模样,云舟早已记不清,只记得是一种住在深山里的、会捉小孩的可怕东西。
“快到咧。”车夫的声音打断了云舟的思绪。马车在一个岔路口停下,前方是一条更窄、仅容一人通过的小径,隐没在浓密的竹林里。“车进不去咧,你得自己走进去,顺着这条路,一直走,看到灯火就是顾家坳。”
云舟付了钱,提起藤箱下车。车夫调转马头,仿佛一刻也不愿多留,很快消失在来时的黑暗中。
小径幽深,两旁竹林如壁,遮天蔽月。只有些许惨淡的星光,透过竹叶缝隙,在布满苔藓的石板路上投下斑驳陆离的光点。山风穿过竹林,发出呜呜的声响,像是无数幽魂在低语。云舟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迈步走入竹林。脚下的石板湿滑,空气冰凉,带着竹叶腐烂和泥土的气息。
走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前方隐约传来微弱的光亮,还有依稀可辨的犬吠声。顾家坳快到了。云舟加快了脚步。
就在这时,一阵极其突兀的、带着某种韵律的呼喊声,穿透夜风,隐隐约约地飘了过来。那声音苍老、嘶哑,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在呐喊,内容却含糊不清,只断续捕捉到几个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