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贾宝玉见贾琏没能把林黛玉一起带回京城本就不乐,又加上好友秦钟因与小尼姑智能儿偷情被老父抓包,气死老父,心病发作缠绵病榻。
两厢累加之下,贾宝玉就像霜打的茄子没了颜色,就算有了贾元春封妃这样天大的喜事,也没能让他提起精神。贾家人不明白缘由,也只能随他去了。
不过贾宝玉本身就不过是个富贵闲人,不管他有多少不悦,却阻碍不了其他人喜事连连,比如贾雨村就在王子腾的保举下又高升了。
贾元春封妃没多久,荣国府又得到消息,说是太上皇特旨许可后宫嫔妃回家省亲。
据说是因为皇上至孝,日夜侍奉上皇和太后却仍觉不够,有次感慨说宫中嫔妃大多入宫多年,和父母骨肉分离长年不能相见,心中肯定思念。
而子女想念父母,父母想念子女乃是人之常情。若因为宫规导致她们与父母至死不能相见,不能享受天伦之乐,也是有伤天和的。
所以,皇帝向太上皇、皇太后启奏,每月初二、初六,恩准嫔妃家眷入宫看视。
太上皇、皇太后赞叹皇帝至孝纯仁,又感慨家眷虽能入宫,但有宫规礼仪在,恐怕不能惬怀。干脆再开天恩,降下特旨,除了每月初二、初六准许嫔妃家眷入宫看视之外,只要家中有重楼别院的,可以上本请旨嫔妃归家省亲,以续骨肉亲情,天伦之乐。
周贵人的父亲第一个响应,率先动工修盖省亲别院;吴贵妃的娘家也不甘示弱,她父亲吴天佑大张旗鼓的往城外踏看地方去了。
身为四王八公之一的荣国府岂能示弱,自然也要预备起来。
既要盖省亲别院,第一步便是选址,这对荣国府反倒容易,宁国府也愿意凑这个热闹。从荣国府东边一带,延续至东府花园,转道北边,共划出三里半大的一块地,盖个省亲别院绰绰有余了,图样也找了专人去做,这些都是现成能得的。
后头开始才是难点:
首先既要建省亲别院,总不能胡建吧,石料木材都得用上好的吧,工人也要不少吧;
别院建了,总不能空空荡荡的吧,大到古玩摆设,小到花烛彩灯、纱帐帷幔、窗纱门帘等日常用品,贤德妃娘娘如今可是皇家人,自然不能糊弄,样样都得挑好的用,更别说那植被花树、山石泉水又哪样少的了;
再美的园子,光有死物死寂沉沉的也不行,还得采买些会唱戏文的小女孩,给她们配上乐器行头以供娘娘省亲时表演,这又是一笔大花销;
......
零零总总,条条样样,哪样不花钱?这次没了林家三二百万的财,省亲别院想要建成却没那么容易了。
公中的现银就那么多,就算全拎出来都不够个零头的,少不得要大家筹措筹措,毕竟贤德妃是贾氏一族的娘娘,是全族的荣耀不是?
经过贾母、贾政等人多次商议,最后决定:除了公中的五万现银,大房贾赦和二房贾政再各出十万两,东府的贾珍向来和荣国府同气连枝也主动愿意出十万两,最后贾母个人再出十五万两,凑足了五十万两,省亲别墅才热热闹闹的开始动工。
只是,等真开始建,才发现这五十万两有多不经花,今儿这里取,明儿那里支,钱流水一样的出去,没多久就不剩多少了。
虽然主子们及时发现,尽量节制,等到后期还是捉襟见肘,难以为继。
最后还是靠贾母拍板,那些古董摆设皆不从外头采购,公中库房还有各房私库里那些放了多年的一时用不着的大家伙多得是,挑些体面光鲜的出来也够用了;
还有那些帘栊帐幔、窗纱屏风之类的自家也有,也不用去外头花钱,在贾母的指挥下,王熙凤从库房里翻出好些经年的好东西,什么“软烟罗”、“霞影纱”的,就连王熙凤都没听过见过;
就这么东拼西凑的,省亲别墅总算是按期完工了,但也让荣国府伤筋动骨,提前出现了财政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