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林墨在山区待了整整两个月。他跟着村干部翻山越岭,挨家挨户讲解垃圾分类的好处;看到村里的孩子没书读,就联系集团公益部捐了一个“环保图书馆”;甚至和村民一起动手,用回收的塑料瓶搭建了一个小型游乐场。有次暴雨冲垮了山路,他被困在村里三天,每天只能靠红薯充饥,却在电话里跟苏晓说“这里的星星特别亮”。

当“乡村环保计划”在全国推广时,林正宏把林墨叫到办公室,递给他一份文件——是盛林集团的股权赠与协议。“当年我创业时,想的是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现在我老了,想的是让盛林能一直做有温度的事。”林正宏看着儿子,眼里满是欣慰,“这份股权,不是给‘林家少爷’的,是给用心做实事的林墨的。”

林墨没立刻接协议,而是转身把苏晓拉进办公室。他握着苏晓的手,对林正宏说:“爸,这份荣誉,有一半是苏晓的。如果不是她当年教我做有温度的市场,我可能到现在还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苏晓笑着摇头,却悄悄握紧了林墨的手——她知道,这个曾经连咖啡都分不清的少爷,如今早已长成了能扛事、懂温暖的男人。

那天晚上,林墨和苏晓站在阳台看星星。苏晓忽然说:“明年咱们去山区支教吧,就当是给‘环保图书馆’的孩子们送新书。”林墨低头吻了吻她的额头:“好啊,不过这次,我要跟你一起备课,一起给孩子们画画。”

城市的霓虹依旧闪烁,盛林集团的大楼亮着温暖的灯。林墨知道,他的故事从来不是“少爷逆袭”,而是一个普通人,在爱与责任的陪伴下,慢慢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而未来的路还长,他会牵着苏晓的手,带着那些从市场部学到的温暖与坚持,继续走下去——不是作为“林家继承人”,而是作为盛林的一份子,作为一个用心生活的同行者。

支教的日子定在第二年春天。出发前一周,林墨和苏晓特意去文具店挑了满满两大箱彩色铅笔和绘本,连当年帮他们做校园推广的大学生社团,都托人送来几十本自制的环保主题漫画。“要是孩子们喜欢,我们下次就带他们一起画壁画。”苏晓把绘本放进行李箱时,眼睛亮得像装着星星。

山区小学比他们想象中更简陋——土坯墙刷着褪色的标语,操场是铺满碎石的空地,唯一的多媒体设备是台经常死机的旧电脑。但孩子们的热情却像春日的阳光,第一天上课,就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攥着野菊花跑过来,把花塞进苏晓手里:“老师,这个给你,比城里的玫瑰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