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猛地一拍桌子:“我们不跟他们比产品,我们跟他们比‘行动’!”接下来的三天,林墨带着团队跑遍了城市里的老旧小区,联系社区居委会搞“旧物置换”活动——居民用家里的旧家电、旧衣物,就能换盛林的环保产品试用装,而回收的旧物则由集团统一捐赠给公益机构。
活动上线第一天,小区里就排起了长队。有位老奶奶拉着林墨的手说:“小伙子,你们这活动好啊,我家那台旧电风扇放着占地方,现在还能帮到别人。”林墨看着老奶奶眼里的笑意,忽然觉得所有的疲惫都值了——这才是他想做的市场工作,不只是卖产品。
婚后的第一个周一,林墨刚到办公室,就看到桌上摆着个印着“爸爸加油”的卡通保温杯——是苏晓早上特意塞给他的。他笑着摩挲着杯身,刚打开电脑,市场部的实习生小周就抱着文件夹跑过来,一脸紧张:“林主管,咱们和城西福利院的合作方案,我改了三遍还是没头绪……”
林墨没直接拿过文件夹,而是拉着小周坐在会议室:“先说说你理解的‘合作’是什么?是单纯给福利院捐产品,还是让产品真正帮到他们?”小周愣了愣,低头小声说:“我以为……只要把产品送过去就行。”林墨笑了笑,从抽屉里拿出当年跑校园推广时的笔记本:“你看,当年我们做旧物置换,重点不是换产品,是让居民觉得‘自己的东西有价值’。福利院也是一样,他们需要的不只是物资,还有被尊重的感觉。”
接下来的一周,林墨带着小周跑了三趟福利院。他们跟着护工一起陪老人晒太阳,听孩子们说想要“能画画的本子”,甚至帮福利院的厨房修好了漏水的水龙头。回去后,小周重新改的方案里,不仅加了“定制儿童绘画套装”,还提出让福利院的老人手工改造旧衣物,再由盛林做成环保购物袋对外售卖,利润全部返还福利院。
方案提交那天,小周攥着文件的手都在抖,直到主管拍着他的肩说“这是我见过最有温度的方案”,他才红着眼眶看向林墨。林墨递给他一瓶水:“记住,做市场不是做数字,是做人情。”这话,是他当年从苏晓身上学到的,如今成了他教给新人的第一课。
转眼到了年底,盛林集团要评选“年度优秀管理者”,林墨的名字赫然在列。可他却主动找到人力资源部,把名额让给了组里的老员工张姐——张姐为了赶一个公益项目,连续三个月没陪孩子过周末,最后项目落地时,连福利院的老人都特意给她送了手写的感谢信。
苏晓知道这件事后,晚上窝在沙发上问他:“你就不觉得可惜吗?这可是公司对你的认可。”林墨把她揽进怀里,指了指窗外的盛林大楼:“你看,这栋楼能立起来,不是靠一个人,是靠楼下每一个加班到亮灯的窗口。张姐比我更需要这份认可,她的努力,大家都看在眼里。”
没过多久,林墨接到了一个更重要的任务——负责盛林集团的“乡村环保计划”,要把环保产品推广到偏远山区,同时帮当地建垃圾回收点。出发前,苏晓帮他收拾行李,把常用的钢笔、笔记本都塞进包里,还特意放了一包晕车药:“山区路不好走,你记得按时吃药,每天给我报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