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他预想过她可能会流露出依赖,用三年相处的温情作为筹码,试图延续这段关系;他预备了她刻意的纠缠,或许会提出物质上的额外要求;他甚至准备好了应对她欲擒故纵的把戏,等待着她以退为进的试探——这些都在他熟悉的商业谈判或人际博弈范畴内,他自有成熟的预案可以轻松化解。

然而,没有。

通讯软件里那条信息,措辞专业得像AI自动发送的系统提醒。“项目到期”、“支付尾款”、“交接事宜”,每一个词都精准地框定在甲乙方的商业关系内,不带任何私人情绪的涟漪。

这种极致公式化的冷静,比任何激烈的情绪都更让他措手不及。

最让他心头莫名一刺的,是那份报告中隐约透出的、若有似无的“嫌弃”。

不是愤怒,不是埋怨,而是一种近乎于研究员对待一个即将结束观察的、不够有趣的样本般的疏离感。

仿佛他沈哲远这三年的存在,仅仅是为她的“项目”提供了数据支撑。他引以为傲的掌控力,他视为理所当然的主导地位,在这一刻,仿佛被无声地戳了一个洞,一种从未有过的失控感,正沿着那道裂痕,悄然蔓延。

他那建立在效率和结果之上的完美世界,第一次出现了无法用KPI衡量的bug。

当看到林知乐将那份措辞严谨、堪比商业解约函的“关系终止通知”时,沈哲远在商界以精准、高效、零差错著称的精英,人生第一次体验到了彻底的“系统紊乱”。

他引以为傲的人生,在“留住林知乐”这个突如其来、且完全未被纳入任何战略规划的新目标面前,彻底卡壳。

他的大脑飞速运转,试图调用所有已知的人际关系处理模块。

第一个被激活的,是名为“反向刺激”的试探性程序。

在一场汇聚了业内顶尖人物的慈善晚宴上,沈哲远一改往年独自出席或仅带首席助理的习惯,特意让那位新晋的女秘书挽着他的手臂,高调入场。

整个晚上,他保持着一种恰到好处、看似亲密的“工作距离”,与女秘书低声交谈,偶尔流露出赞许的微笑。

然而,他那看似专注于应酬的余光,却死死锁定在安静坐在角落的林知乐身上。

他预演了她可能会出现的任何一丝不悦:一个蹙眉,一个冷淡的眼神,甚至是不合时宜的打断。

然而,什么都没有。林知乐只是悠闲地品尝着香槟,甚至在他与女秘书交谈的间隙,主动走上前来,落落大方地与女秘书寒暄起来。

从当季流行色到某个小众品牌的营销策略,两个女人竟相谈甚欢,仿佛相识已久。

更让沈哲远胸口发闷的是,中途他的手机屏幕亮起,来自林知乐的信息平静地躺在那里:

“沈总,您今晚的女伴专业素养极高,谈吐得体,互动默契,为您的个人形象加分不少。建议考虑给予额外奖金。”

沈哲远盯着那行字,指尖冰凉。计划彻底落空,一种陌生的、名为“挫败”的情绪,像细小的冰碴,悄然刺入他习惯于掌控一切的心脏。

她非但没有醋意,反而在……给他的“表演”做评估打分?

“反向刺激”程序宣告失败,沈哲远迅速切换至第二套方案:“物质投喂”模式。